李隆基走了,是帶著滿意的微笑走的。
只給無名學院留下一群茫然四顧的大臣們。
就這?
我們這都還沒有開始辯論,你就不虛此行了。
關鍵,你適才不還在抱怨這戲演得不好麼,怎麼變臉變得這麼快?你這分明就是在偏袒李嶠。
過分了呀。
幾乎所有的文臣,都覺得李嶠說得很是牽強附會,甚至可以說就是在扯淡,倒不是說完全沒道理,這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要能行,不早這麼幹了。
說是紙上談兵,那都是在誇獎你。
可李隆基卻睜著眼說瞎話,這偏袒的痕跡過於明顯。
但是,這是為什麼?之前李隆基一直以身作則,嚴加管理宗室外戚,但這回卻給予這麼大的包容。
不應該啊!
在李隆基走後,許多人都還處於懵逼之中。
基於能量守恆定律,一方不開心,另一方肯定非常開心。
“哎呀!哎呀!真不愧是紅袖都知,三兩天功夫,就將這群臭小子調教地如此出色。”
“早聞紅袖都知才華橫溢,精通音律,如今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要我說呀,還是先生有先見之明,將紅袖招來學院。”
“那是,那是。”
“誰說女子不能為人師表,我看女子比某些男子還要強得多啊!”
以王毛仲為首的武將們,可沒有王守一那麼多顧慮,眼看皇帝是在自己這邊的,這不嘲諷他們幾句,這口惡氣如何出得了。
在旁故意大聲嚷嚷,實則是在陰陽怪氣。
你們不是看不上人家紅袖麼,那我們就偏要誇她,氣死你們。
反正皇帝都這麼說了。
不得不說,還真就將蔣彥博等人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不去搭理他們,直接找到源乾曜、張嘉貞、張說,“諸位為何要贊成?”
源乾曜嘆道:“如今財政困難,陛下若是要大動干戈,只怕會導致民不聊生,陛下方才那麼說,吾等也只能贊成。”
張說和張嘉貞也都無奈地點點頭。
方才李隆基那番話,暗指要避免大動干戈,這正是大臣們所想,雖說要文治武功,但不是現在,因為帝國的元氣尚未恢復。
而唐初的這些大臣,幾乎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有擴張的雄心,但他們也都能忍,不管是李世民時期,還是李治時期,這也是唐朝初期戰無不勝的原因之一,君臣都懂得如何避免窮兵黷武,他們現在很擔心李隆基太過著急。
如今李隆基開了這口,往後李隆基若是急著要出兵,那他們就可以拿這事來堵李隆基。
相比起對外出兵,那這就是芝麻小事,他們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你都這麼說了,那就是對的。
明白過來的蔣彥博徹底抑鬱了,又是埋怨道:“二位張相公,你們方才為何要與陛下爭論。”
張說納悶道:“關於歷史人物的爭論,常常發生,有何不可嗎?”
蔣彥博道:“那也得分時候,陛下方才定是被二位相公氣著,故才意氣用事。”
張嘉貞疑惑道:“不至於吧。”
蔣彥博道:“不然怎麼解釋,嗣濮王隨便一說,陛下都拍手叫好。”
張說也有些懵圈。
好像李隆基這回是太快下決斷,且溜得也快,這就有些不厚道,也大大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難道真是被自己給氣到了。
好像這是唯一的解釋。
陶莫一直恭送到門前,正準備行禮時,李隆基左右瞄了眼,然後低聲道:“先生,方才朕可是站在你這邊的。”
陶莫木訥地點點頭,忙道:“多謝陛下支援,小人無以為報。”
李隆基道:“朕也不求其它回報,只希望你今後別將曹孟德寫得那麼歹毒,寫得正面一點,曹孟德乃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啊?哦。是,小人記住了。”
“下回若有新戲,記得派人告知朕一聲。”“啊?是是是,小人謹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