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林見鹿錄歌,定好風格和方向,錄好他要的伴奏音軌之後,等到他自己進了錄音棚,多則五遍,少則三遍,人家就直接出棚了,壓根兒就沒有要再嘗試下別的思路、微調一下子的意思,直接宣佈這首歌錄完了!
這個錄音法兒,簡直聞所未聞!
個例是有的,但那都是偶然一次的靈感爆發而已,比如之前在港港,黃霑、羅大佑和徐克一起,喝了點酒之後進棚錄《滄海一聲笑》,僅僅只是錄到第二遍,黃霑就拍板了,有瑕疵也不管了,就用這一版!
後來發行上市,那歌裡似乎帶著風聲、酒氣與刀劍之鳴,三副破鑼嗓子吼出的醉酒狂歌裡,滿滿都是江湖豪氣,一時間歌壇傳為佳話。
但那真的只是個例……
沒見過整張專輯都這麼弄的!
然而你仔細去聽,偏又似乎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人家錄得很好,唱得也幾乎沒什麼瑕疵可說,有的只是個人對風格和方向的理解不同而已——偏他自己還就是製作人!
一共十一首歌,從《黃昏》、《童話》、《愛就一個字》和《十年》這樣的流行情歌,到《冷酷到底》、《第一滴淚》這樣介乎流行和搖滾之間的情歌,再到《曾經的你》、《勇敢的心》這樣的搖滾,以及《瀟湘雨》、《花田錯》這樣子的內陸首見的rb情歌,還有《倍兒爽》這種混雜了電子舞曲、流行pop和北美嘻哈風,甚至一度讓大家都有點懵的作品,錄音一共用了24天半!
感覺也就剛開始錄似的,時間也就才剛跨入1996年,一月份才剛過了一半,人家收拾收拾東西,告訴你錄完了……
錄音經費只花了八萬六千塊!
哦,他說剩下的錢要拿來拍mv……
可是大哥,你都還沒紅,有必要發行之前就開拍mv?
好吧好吧,前置宣傳,拍,拍……
反正沒關係,這筆錢怎麼花,講規矩就是要製作人說了算。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可能是因為林見鹿特別喜歡拿製作經費請客的關係,他在首都音樂圈的人脈,其實還真就不比張培仁這位磨巖的老總差到哪裡去!
一個招呼打出去,冷風嗖嗖的隆冬時節,一個小型的mv拍攝組,居然還就拉起來了——他的mv也簡單,租人家拍照的小攝影棚就夠用,把裡面收拾得喜慶點就可以了!他自己的編舞,請來幾位舞蹈演員,他自己帶著排練了兩天,進了棚稍微適應了一下,攝影機一架,就開拍了。
整首《倍兒爽》的mv,甚至都不用取一個外景!
《冷酷到底》倒是取了不少外景,卻也只是趕在下雪、化雪那幾天,在首都街頭隨便取景而已,甚至攝影機都沒用離開那條街!
唯一的奢侈之處,他用的是攝影機,燒的是電影膠片,而且請的那個叫顧常衛的攝影師,據說是什麼歐洲三大獎級別的攝影師,收費很貴。
只是拍兩首mv,居然就收費三萬塊!
不過他倒是包後期剪輯!
膠片太貴,所以拍的素材不多,北影廠的剪輯室借用一下,甚至都沒用額外花錢,咔咔咔兩天的工夫,人家就給你剪出來了。
音軌往裡一導,齊活兒!
你還別說,電影膠片、大獎級別的攝影師,外加藝術電影級別的後期調光、調色,出來這效果,的確就是跟港臺普遍喜歡扛個錄影機拍出來的效果不一樣。
《冷酷到底》裡,那屋簷垂下的冰掛懸而未落的水滴,那雪後初晴時西天暈出的煙絮般的晚霞,當然,還有林見鹿那英俊且憂鬱的側顏,和那犀利到一塌糊塗的眼神……
《倍兒爽》裡林見鹿那挺拔的身材、那動感十足的舞蹈……
啊,《倍兒爽》的那個魔音灌腦一般的節奏和旋律,加上他在mv裡的那一套很有歐美金屬風的前衛舞蹈,還真是……挺洗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