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垂眸含笑而立,滿眼寫著四個字——不服,來辯。若一尊大威獅子壓得數百高僧喘不過氣。
拈花,傳法,化佛講道,眾僧早有心理準備,肯定不是易與之輩,只是沒想到竟然如此難纏。
所解之意沒有絲毫漏洞,又受限佛門不能駁斥觀點,想辯,辯不得,如一口氣噎在胸口,想吐吐不出,想咽咽不下,簡直比吃了剛用完膳的蒼蠅還難受。
此刻,天際大日透雲而出,皎白色僧袍鍍上一層金光。
陳景打破法會的沉默:“可有疑者?可有疑者?可有……”
問到第三遍的時候,終於有一名老和尚站了起來,正是汴京九獅寺的道信和尚。
抬頭仰望辯法臺上千葉,開口道:“貧僧曾問無窺法師:何以認為此意為拈花意?”
“無窺法師答:貧僧辨是,已證其是,法師辨非,需證其非。”
“此理,貧僧深以為然,不過閣下既然化佛講道,可否提供佐證以去貧僧辯非之心?”
若不拈花化佛。
無窺給出的答案足夠了!
但化佛,你就是代世尊傳法,自然應該全解拈花之意。
陳景略微思索,開口問道:“道信禪師,你認為玄奘祖師西行去天竺,可有將真經取回來?”
唯識宗已滅。
但玄奘的影響力經久不衰。
盂蘭法會有玄奘西行的壁畫,白馬寺供奉著玄奘西行帶回的舍利。
玄奘本身就是佛門真經的代表,這一點早已成為既定事實。
道信肯定回道:“玄奘法師西行十萬八千里,自然已將真經取回,不過這與貧僧所問又有何干系?”
眾僧皆抬頭望向陳景,拈花本無題,真有人能解其意?陳景點了點頭,解釋道:“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眼藏為識,妙心為性,涅槃為易,為修持法,實相無相,法相之變。”
“玄奘祖師取真經而歸,以五性八識為根本,以涅槃為法,以法相為果,創法相唯識宗,與世尊所言對照,獨多出了——唯。”
“昔年,世尊在菩提樹下成佛,手拈鮮花,指天誓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靈山法會世尊所言,包含性、識、法相,為何獨獨缺少了唯?”
“若缺少‘唯’,何以能稱為正法?遂‘唯我’便是世尊拈花所傳之意。”
“…………”
陳景以玄奘所創法相唯識宗,世尊昔年成佛經歷,雙重佐證‘唯我’意為拈花意。
昨日見拈花圖,陳景就參悟佛陀拈花意,根本沒想著編織一個無法戳破的謊言作偽辯,辯個不輸不贏。
選唯我為意辯法,也不是存心讓眾僧不敢質問,而是此意確為佛陀拈花意。
開口問道:“此佐證,不知道信法師可滿意?”
今天應該還有一章,拈花要自己悟,詩也要自己寫,確實寫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