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勢力又要發展到什麼程度,又該在哪個時刻停下自己壯大的腳步呢?
問題……
全都是問題……
答案呢?
沒有答案!
目標呢?
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終點又在哪裡呢?
建奴……
對……
就是建奴!
一個聲音在張誠的腦海裡怒吼著——不能讓建奴得了這天下!
對,就是這樣。
張誠的眼睛亮了起來,思緒也清晰了,心裡也頓然豁亮,他終於想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啦!
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反正不能給建奴來當這個皇帝。
不對……闖賊也不行!
一想到闖賊,張誠的心裡就對李自成充滿了厭惡之情。
雖然有些細節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但在張誠的腦海中有一件事卻記得真真的,那就是這位闖王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後,就飄飄然了起來……
他一頭扎進了皇宮大內,便沉迷於美色,留連其間,不理軍政,縱容麾下劉宗敏等人追贓拷餉,只在北京城裡呆了四十二天,便被吳三桂聯合建奴給打跑了。
好好的漢家天下,就這樣被李自成拱手讓給了建奴,使我漢家百姓蒙受二百多年的苦難,文字獄大興,科技止步,民智閉塞,幾乎斷送了數千年積攢起來的漢家氣運……
這天下——不能給闖賊,這皇帝——決不能讓李自成這廝來當!
如此看來……?
只有崇禎和自己勉強還算合格……
崇禎,雖然他也有剛愎自用、刻薄寡恩、求全責備、用人多疑等諸多缺點和毛病,但卻也有著勤儉節約、勤於政務,不縱情聲色,體恤民間疾苦等諸般優點。
可以說在崇禎的身上,機智和愚蠢並存,膽識與剛愎同生,高明與昏庸兼有之,縱觀崇禎的一生,其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難免令人心生同情。
所以說——崇禎如若生在萬曆皇帝以前,則非亡國之君;而他若生在天啟皇帝之後,其必亡而已矣!
因此,張誠幾乎可以斷言這個皇帝,如若自己不做——那就只有崇禎還勉強配坐在這個位置上。
對於皇位,張誠心中並沒有過多的奢望——他畢竟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人,雖然沒有這個時代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卻也沒有當皇帝的奢望,他只想達成自己的理想。
當然了,如果崇禎這個皇帝真不行的話,他也不會介意取而代之!
其實,從歷史上綜合來看,崇禎其實還勉強算是一個好皇帝。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是病入膏肓,政治腐敗、階層固化、財政匱乏等諸多原因,其實在各個王朝的末代,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
而要想改變這一情況,非絕大願力實難做到,既要有殺伐之心,大刀闊斧地施行一系列改革,扶持新的官僚階層來給朝廷換血,更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來為這一切作保障。
“如果崇禎殺不動,那就讓我來做這柄刀,為漢家再續三百年氣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