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
“燒得好!”
“正好焚盡汙穢!”
得知瀋陽城被焚,朱由檢先是驚愕,繼而又表示完全不在意。
詢問前來彙報的袁可立道:
“前線沒事情吧?”
“有沒有軍隊受損?”
袁可立不知該慶幸還是生氣,回道:
“先攻入的是用作試探的倭人僕從軍。”
“除了帶隊的大明軍官外,沒有將士受損。”
“但是攻入城的三千餘名倭人和帶隊軍官,幾乎全死在裡面。”
“瀋陽城裡的漢人、朝鮮人奴隸,活下來的也寥寥無幾!”
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讓朱由檢氣憤不已,又感嘆道:
“這都是建虜造的孽啊!”
“自己得不到的,也要完全摧毀。”
“讓前線將士立碑,記述這件事情。”
“死難人員名單,要儘可能地列上去。”
“對攻城陣亡的將士,一定要多加撫卹。”
“這次攻佔建虜都城之戰,按照最頂格的三倍戰功賜與。”
意圖用優厚的賞賜,掩蓋滿桂等人見死不救的事實,免得倭人等僕從軍離心。
袁可立聽得出皇帝的意思,但他還是說道:
“此次前軍遇難、各軍不動如山,臣以為應該嚴加訓斥。”
“這種行為,是新軍嚴厲禁止的,即使倭人是僕從軍。”
“若都像他們這樣,還有誰願為大明效力?”
戰時宰輔這麼說,這件事是糊弄不過去了。不過朱由檢還是爭取道:
“其餘倭人有上前救援的嗎?”
“他們攻城有功,難道讓朕懲戒?”
袁可立這下也有些啞然了,因為那些倭人來自不同的藩,還從屬不同的武士,那些武士哪裡捨得用部下去救陌生人?
所以去救援的倭人寥寥無幾,這也是滿桂等人坐視的原因——
他們自己都不救,明軍何必拼死上前。
見到袁可立沉默,朱由檢已猜出了答案,決定道:
“水火災害,非人力所能挽救,這件事情有可原。”
“對戰死的將士多加撫卹,其他立功的人同樣按有功之臣對待。”
“滿桂對敵人陷阱預計不足,坐視瀋陽城被焚燬、又沒能及時救援友軍。”
“罰他回大寧遷移哈喇慎部,輔佐遼西省設立。”
對滿桂施了個不痛不癢的懲罰,讓他承擔所有責任。
不過該賞的功勞還是要賞的,朱由檢以滿桂攻陷瀋陽、徹底平定遼東的功績,加蔭一子世襲子爵。
命洪承疇在安東都護府為其挑選封地,和滿桂的東平侯國分開。
-----------------
這個賞罰,讓袁可立很是滿意。
因為對滿桂的賞賜,基本定下了瀋陽之戰賞功的基調,最高是子爵爵位。
作為建虜的都城,平定遼東的象徵,袁可立真擔心皇帝高興之下,把滿桂再升一級爵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