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103章 西苑談話

定下非進士出身官員遷轉政策後,剩下的就是進士了。

朱由檢不願他們升遷太快,但是太慢的話,也容易引起反對——

之前袁可立的態度,就代表了文官的認識。

把他們和非進士文官、武官等同,他們絕不願意。

所以考慮之後,朱由檢道:“進士四年一遷,只要三年一次的考課優異,那就獎一年功,立刻提升品級。”

“考課平平的原級留任,但是在該品級滿四年時,會升遷半品散官,以散官階定品級俸祿。”

“考課差的展磨勘,甚至降職罷黜。”

“如果有官吏在同一職位上九年考滿,無論散官階是否變化,吏部都必須黜陟,調整他的職位。”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被長時間壓制職位,也是為了防止官員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時間太長,袁可立沒什麼好說的。

對於進士四年遷轉一次,他也勉強可以接受。

這樣計算的話,進士出身的文官,需要三十二年時間,就能從正七品正常升遷到正三品。

對於大部分沒有門路的進士來說,這樣已經很好了。

不過朱由檢卻不願所有進士都能升到正三品,又規定道:“一直沒立下年功的官員,序遷到正五品為止。”

“升到正五品時仍沒有立下年功的,讓他自己致仕。”

“朝廷會根據其履歷,決定致仕待遇。”

“否則由科道彈劾尸位素餐官員,直接冠帶閒住。”

這樣一來,那些能力平平、無法立下年功的進士,就只能正常升遷到正五品官員。如果期間不能立下年功,就會被科道彈劾尸位素餐。

袁可立有心反對這個做法,但是讓他為那些沒立下年功的官員說話,卻又張不開口——

按照四年一遷,正七品序遷到正五品需要十六年,這麼長的時間都不能立下年功,還留著他們做什麼?不如早點罷官,免得尸位素餐!作為以政績第一提拔為御史的推官,袁可立實在無法想象,有人在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裡,都不能立下年功。

所以對這個規定,袁可立最終預設。

預設就是支援,朱由檢見此又道:

“正五品以上文官選任,可以像衛尉寺少卿一樣部推,也可以由朕特簡。”

“這些官員只要在該品級三年任滿,就有選任更高品級的資格,甚至被推升超擢,署理高一品職務。”

“但是如果六年沒有晉升、也沒有新立年功,那就加一級散官致仕。”

“給從四品參議加正四品少卿致仕,不能說虧待吧?”

心中覺得這種做法有些苛刻,袁可立卻無法說虧待。

只要曾立下一次年功,最低也能以正四品少卿致仕。就是讓誰去說,都不能說虧待?

一個少卿的官位,說出去絕對好聽,足以寫入墓誌銘、甚至在史書上列傳。

但是皇帝這個說法,意味著文官到了正五品,每六年就是一個檻,不升遷就要致仕,不能再留下來。

這對減少官員數量是好事,但是對文官來說,意味著到了從四品之後,一級一個門檻。

相比武官的正常遷轉到正三品,可謂更加困難。

『還不如之前的五年一遷、正常序遷到正三品呢!』

冒出這個想法,袁可立甚至想改為武官的遷轉之法,但又說不出口。

剛才反對文官和武官一樣遷轉,現在又怎麼出爾反爾呢,所以他只能委婉提出,武官序遷到正三品,有可能數量太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