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105章 進士爭議

通政使呂圖南看到錢嘉徵的奏疏,頓時一陣頭疼。

上次就是這個貢生上疏參劾魏忠賢十大罪,被他以字畫稱謂不如式命令重謄。

錢嘉徵因此上疏糾劾,認為他是奸黨,阻擋抑制言路。

也因為此,呂圖南被皇帝責問。好在他曾經封駁過監生陸萬齡、李映日等人諂媚魏忠賢的奏疏,把這件事辯解過去。

如今再看到錢嘉徵的奏疏,呂圖南雖然覺得裡面的內容荒謬不堪,應該以非例不為封進。

但是考慮到錢嘉徵上次的糾劾,以及皇帝對錢嘉徵十大罪奏疏的讚賞,最終把這份奏疏封進,呈遞到了御前。

朱由檢看到錢嘉徵、王璘的奏疏,卻是有些欣喜——

這代表了一部分士子,對自己設立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支援。

這讓他的心情,稍稍好了一些。

之前他收到的奏疏,不是要求廢除明法科、明算科,就是要求錄用人員不能稱為進士,應該換個名字。

這些人真是太拿進士身份當回事兒,以為除了自己,旁人都是庸才。

卻不知世界已經變了,只靠四書五經,怎麼治理天下?

有心讓所有的進士都學法律、數算,朱由檢沒有放棄將明法科、明算科作為進士科附加考試的想法。

所以他在明法科、明算科的設立上不打算妥協,一定要設立兩科,招收四甲五甲進士。

但是對反對最激烈的特賜同進士出身,他卻要斟酌一下。

進士最反對的就是這個,他們擔心開了這個先例之後,進士地位不保。

大部分文官都不相信,皇帝會一直遵守承諾,三年只特賜二十個進士。

如果特賜同進士氾濫,進士會大幅度貶值,引發種種事端。

對自己和以後的皇帝也沒多少信心,朱由檢覺得如果真的開了特賜同進士的先例,以後很有可能氾濫。

例如某些皇親國戚苦求、還有嬪妃吹枕頭風,朱由檢不覺得有多少皇帝能硬著心腸,堅持不特賜同進士。

尤其是太后開口時,皇帝更是能夠以孝道名義,光明正大的突破名額限制——

那些進士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

『進士都是考取而來,是相對最公平的制度,也是很多讀書人的目標。』

『這個制度不能輕易破壞,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把科舉考試和後世的高考對比,想到後世有關特招的種種爭議,朱由檢對進士身份的賜予,自然十分慎重。

再想到大明開國二百六十年,進士數量只有兩萬兩千多。朱由檢有些明白,某些進士為何對特賜進士反應很激烈——

兩萬兩千多名進士,同時在世的不會超過六千人,佔據了官場主要位置。

大明的進士如此珍貴,也難怪他們對身份這麼重視。

特賜同進士這件事,阻力會非常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