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新穆爾善發誓,定然將這支漢軍全數抽筋扒皮,以謝罪於我的族人!”
說完,新穆爾善直接轉身。
臨出大帳之前,他又回頭道:“你們不要以為出事的是我蘇克部,你們就能高枕無憂。
我那家奴的話你們也應該聽見了。
若是那漢軍真有那麼多人而不能儘快剿滅,你們可以掂量掂量,你們各自留守的人馬,是否可以抵擋得住。
希望你們好運,莫要步了我新穆爾善的後塵。”
說完,新穆爾善掀開大帳走了出去。
然後,眾人還能聽到一宣告顯的吐痰的聲音。
羅覺安昌臉色難看。
不單單是因為新穆爾善不給他面子。
而是新穆爾善最後說的話,事實上也是他的擔憂。
雖然完顏部相對較遠,按理說應該比較安全。
但是他到現在還想不通這支漢軍是如何從他們眼皮子底下偷進建州的。
如此不知道對方底細,就很難不讓他擔心,自己的完顏部落得和蘇克部一樣的下場。
所以,他不是不想盡快趕回去。
而是理智告訴他,若是就這樣各自領兵而回,或許正中敵人奸計。
他在權衡利弊得失。
然而他尚且能夠保持部分理智,但是其他部落首領可不會都像他這般。
伴隨著沉默被打破,立馬就有四五個部落首領站出來:“總貝勒大人,發生如此變故,我們覺得完全沒必要再待在這邊了。
我們必須要儘快趕回去,不論是防守我們各自的城寨,還是剿滅這股為禍建州的漢軍,我們都必須立刻趕回去。”
羅覺安昌自然都是好言相勸。
然而若是新穆爾善沒走,他的勸誡或許還能有些用。
如今新穆爾善將他的三千騎兵帶走,致使聯軍的實力下降了一個臺階。
想要再殲滅遼城及附近的漢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沒有人願意再聽羅覺安昌的話,紛紛客套一兩句,就急匆匆的告辭了。
羅覺安昌冷眼看著這一幕,只覺得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
他心中忽然有些後悔。
難道這就是弱邦對陣大國的無奈?
魏國可以輸一次乃至數次。
但是他們,卻是隻輸了一陣,就開始分崩離析……
不。
我們並不弱。
若是,若是這些首領肯完全聽自己的,那麼對陣遼城的漢軍,絕對不會這麼費力。
說不定早就像第一次那樣,已經擊敗了遼城的漢軍。
那麼,自然就不會有後面這些事。
這一刻,羅覺安昌的心裡,對於一統建州女真,乃至整個女真一族之心,前所未有的強烈。
只要女真一族能夠歸一,建立起一個如同魏國那樣的中央政權,何愁不能與魏國一較高下?
首領們零零散散的走掉了。
剩下的,要麼就是依附羅覺安昌,要麼就是自覺自己的老巢離蘇克部較遠,戰火一時半會兒應該燒不過去,所以暫時還能穩得住。
羅覺安昌看著帳內還剩下的不到一半的人,頹然坐下,說道:
“情況大家也看到了,以我們剩下的人馬,只怕很難再消滅遼城內的漢軍。
眼下,眾位覺得我們該何去何從?”
各首領七嘴八舌的開始議論起來,雖然說什麼計策的都有,但是一股無言的頹勢,還是籠罩在眾人頭上。
“總貝勒大人,或許小人知道漢軍是如何繞過我們,出現在建州的。”
建奴首領們,愕然看向這突然說話之人。
這是一個漢人,眼下在木倫木部首領帳下效命。
木倫木首領也很意外,連忙道:“說說看,若是有理,本貝勒重重有賞。”
這漢人道:“小人竊以為,這支突然冒出來的漢軍,或許是從海上過去的。”
“海上?”
建奴首領們若有所思,但也有人嗤之以鼻:“別說笑了,當我們不識地圖?
我建州靠海之地,據那魏國不知幾千裡的海程。
先不說那魏國有沒有能力遠渡幾千裡的海域,平安抵達我建州。
即便他們真有這通天的本事,那麼首先受到攻擊的,也絕對不會是最西邊的蘇克部,而是我們在最東邊的部族。”
正如這建奴首領所言,建州只在東南邊的一塊,才臨海。
也就是賈璉最開始想的,繞過朝鮮半島,經過日本海北上那片區域。
他們如何能夠想到,賈璉是從朝鮮和遼東中間那狹長的地帶,登陸之後從建州西南往東北進軍?
這漢人也不是特別清楚地理地形,於是他只道:“雖然我也不確定漢軍是不是真的從海上進軍,但是若論漢軍是否有遠渡重洋的能力,小人猜想應該是有的。”
“小人去年曾去中原探親,無意間曾經得知一個訊息,如今的大魏朝廷,正在大力發展水師。
其中尤其以天津衛水師為重。
而那天津衛水師的首領,正是此番領兵增援遼城的年輕將軍,榮國公賈璉賈大人。”
或許是賈璉在天津衛鬧出的聲勢太大,也或許是他爵位太高,讓這漢奸以為賈璉是天津衛水師的統帥。
實際上,賈璉在天津衛水師之中,只能算二三把手。
不過關於造船、改制這些方面,是他說了算而已。
但是,哪怕這漢奸提供的訊息不夠準確,也足夠給羅覺安昌等人新的思路了。
他們幾乎一瞬間就確定了,那支漢軍必然是走的海路。
否則不可能如此規模,還能悄無聲息。
至於登陸之地……
當他們找出地圖之後,也很快就確定。
若不是遠渡幾千裡的重洋,從日本海經過的話,那就只能是從朝鮮半島西岸那邊登陸。
而且明顯朝鮮半島西岸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蘇克部就在建州西部,這符合為什麼蘇克部第一個遇襲的特點。
知曉了敵軍如何進軍的,建奴各部首領都略微鬆了一口氣,但是隨之而來的,眼下該如何抉擇這個問題,仍舊令人頭痛。
經過再三的研究,他們終於得出定論。
回援是必須回援的,但是不能解散聯盟,更不能分兵各自為政,否則必為漢軍各個擊破。
於是,建奴騎兵們在各自首領的命令之下,開始集結,從遼城附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