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否開始當文聖

第500章 顧千帆

此事皇帝早已知情——貢院中的內侍早已記錄在冊,而皇城司亦行監察之責,雙線並行,皆為保掄才之公正。

接著,雷敬像是忽然想起什麼,以一種看似不經意、實則精心準備過的語氣補充道:“哦,還有一事,倒是……頗有些巧合。”

“何事?”皇帝端起參茶,輕呷一口。

“本次中式舉子中,有一人名為顧千帆。”雷敬微微抬眼,小心地觀察著皇帝的神色,“經查,此子本名……實為蕭凡。乃是蕭閣老與前妻顧氏所出之獨子。”

皇帝端著茶盞的手頓在了半空,臉上閃過一絲真正的驚訝:“蕭欽言的兒子?朕竟從未聽他提起過。此子成績如何?聚奎堂內可知其身份?”

“官家明鑑,據臣所查,直至名次定下,謄錄糊名未曾開啟,閱卷官皆不知考生姓名籍貫。蕭相公……似乎也全程未發一言,未曾有任何暗示或干預。”雷敬的語氣十分肯定,旋即又道,“至於成績,此子位列二甲前列,經義策論皆屬上乘,尤精刑律吏治之論,判詞老辣,絕非僥倖。皇城司暗查其過往,此子早年便與蕭相公有隙,竟自行改隨母姓,離家獨居,埋頭苦讀,此次乃是憑真才實學參考。”

“自行改姓?與父不睦?”皇帝放下茶盞,身體靠向椅背,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扶手,眼中流露出複雜的神色,有好奇,有玩味,也有一絲深思,“這倒真是……有意思。蕭欽言那般人物,竟有個如此倔強又頗有才幹的兒子。中了進士,卻姓顧不姓蕭。”

雷敬低下頭,掩去眼中一閃而過的精光。他深知皇帝多疑且重平衡,此番稟報,看似將蕭家隱私和盤托出,實則是幫蕭欽言過了明路——既表明了蕭欽言未徇私情,甚至可能還因避嫌而吃了虧,又凸顯其子確有才華而非倚仗父蔭,這無疑保全了蕭欽言的清譽,甚至可能因此而在皇帝心中留下一個“公而忘私”的印象。至於父子不和……清官難斷家務事,反而更顯得此事純粹。

“確是奇事一樁。”雷敬附和道,“想必放榜之後,東京城內又該多一樁談資了。”

皇帝默然片刻,忽然輕輕笑了一聲,似是感慨,又似是警示:“這東京城裡的水,是越來越深了。好了,朕知道了。雷敬,你辦差仔細,退下吧。”

“臣遵旨,臣告退。”雷敬恭敬行禮,緩緩退出了大殿,留下仁宗皇帝獨自對著跳躍的燭火,若有所思。

殿內沉寂片刻,皇帝忽而輕嘆一聲,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乏與感慨:“大伴,你說這是不是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啊?”

蕭家的父子反目,讓他不由想起先前餘閣老府上的那虎父犬子之事,更勾起了自家那幾個為了東宮之位明爭暗鬥、幾乎要將“人腦子打成狗腦子”的兒子們帶來的煩憂。

崔公公垂手侍立,聞言將腰彎得更低了些,作為官家身邊的總管,他豈會不知聖心憂煩?

但他深知分寸,不敢妄議天家事,只得順著話頭勸慰:“官家,老奴愚見。這世間萬事,終究逃不過一個‘理’字。無論如何,這父子反目,終究還是有違孝道,怕是於理不合啊。想來……也是那顧千帆年少氣盛,過錯多些。”

“呵呵,是啊……”官家瞥了眼身邊這位忠心老奴,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你這老貨,就知道撿些好聽的話來勸慰朕!”

然而,笑意很快從皇帝臉上褪去。

他沉吟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敲著御案。崔公公的話雖是為了寬他的心,卻也點出了一層顧慮。

蕭欽言已是閣臣,若家宅不寧、父子成仇的戲碼鬧得太大,如同昔日餘閣老府上那般成為朝野笑談,終究有損朝廷體面,於蕭欽言本人威望亦是打擊。

“不過,”皇帝緩緩開口,語氣恢復了平日的仁厚與周全,“清官難斷家務事,光聽一面之詞也是不妥。這事兒,你還是遣人仔細查查清楚,看看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隱情。”

“畢竟,蕭卿家也是入了閣的,若是家中果真有何難以調和的齟齬,朝廷也好心中有數,免得再生出事端,徒惹風波。”

“是!老奴遵旨。”

崔公公心下明瞭,立刻應聲,悄然退出殿外安排人手去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