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季漢劉璋

第717章 庸兒

常山國,真定。

張任於正面強攻吸引袁軍注意,張繡繞後襲取袁軍營寨,前後夾擊之下,袁軍將校戰心不穩,大軍為之潰散,而後張任、張繡攜手追亡逐北,至於當下,一場袁劉大戰到了收尾的階段。

毫無疑問,今日這一戰,對於秦軍來說,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數萬袁軍為秦軍所擊潰,其中降者不知凡幾,袁熙、張南等袁軍將帥僅以身免。

“恭喜將軍,今日一戰後,幽州士庶若聞將軍之名,當是小兒不敢夜啼。”在打掃完戰場後,張繡來到張任身前,拱手向著張任恭惟了一句。

張任微微頷首,今次一場大勝,擊破袁軍數萬人馬,使得一貫神色淡然的他,面色上也不由浮現輕微笑色,對於張繡的恭維話語,他也是難得的接受了下來。

不過接下來,張任還是照例謙虛了一句:“今日之勝,蓋因袁熙本非良將,竟是舉軍全出,未留下銳卒把守營寨,使得你我能做到前後夾擊。”

“也是袁熙所部人馬,多為烏合之眾,以倍於我軍的兵力,卻和我軍打了個旗鼓相當,似此等劣軍,換做他人督領我軍,也是能輕易擊破。”

“吾有功,可非大功,擊敗袁熙這等人,實是受不得什麼誇耀。”

“將軍過謙了。”張繡笑了一笑,他推崇道:“非是將軍定策,以袁熙同我軍交戰,多半會全軍出擊,施下臨陣之時襲取袁軍營寨的計謀,今日這一戰,就算能贏,也不會贏的這般輕易。”

“嗯。”張任點了點頭,而後搖了搖頭道:“說來這也並非我想出的計策,而是借鑑了馬伏波擊破袁譚的故事,伏波於河內破袁譚,也是繞後襲取營寨,前後夾擊,我不過是借鑑了一二,只是沒想到這般順利。”

“同樣的招式,能適時而發,且使出來有效,這便是良將了。”張繡只言語推崇,表達出對張任的欽佩。

對於張任這位年長如兄長的人物,張繡居於其下,受教良多,且他得張任多番照顧,不以他一介涼州降將的身份而有所芥蒂,是故對於張任,張繡是欽佩不已,以為良師益友。

“莫要多誇,吾可是會驕心過盛的。”張任見張繡不斷推崇他,他笑著道了一句,難得的說了一句俏皮話。

張繡跟著笑了起來,他擺了擺手道:“他人多受讚譽,或是會驕橫起來,但以將軍的為人,字集中怕是沒有驕橫二字,唯有謹身、忠義而已。”

“你這小子,越發說的上頭了。”張任伸出手指了指張繡,沒奈何的來了一句。

是夜。

張任翻閱起了軍中主簙遞上來的戰報,戰報中的內容有諸多列項,如今日一戰秦軍的傷亡,秦軍的斬獲,收降的袁軍俘虜幾何,收繳的糧草輜重幾何,在戰報上均是有詳細的介紹。

一目十行下,不消片刻,張任就看完了這份戰報,把握住了其中的關鍵點---今日收降的袁軍俘虜有萬餘人。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收降萬餘俘虜,是一樁響噹噹的功勞,可對於張任而言,收降萬餘袁軍俘虜固然可喜,但後面他需要負責袁軍俘虜的日常飲食、飲水、睡眠等等存活所需的事項,這是極為繁重的事情。

尤其是袁軍俘虜有近萬人,每日只怕要吃盡一座糧山,才能維持住袁軍俘虜的性命。

當然,或許張任可以效仿白起,一了百了的坑殺這萬餘袁軍俘虜,如此就不用考慮袁軍俘虜存活所需的資源,節省下大批的資源用於己方使用,便利於接下來南下一事。

然而,效仿白起的念頭,只在張任腦中一閃而過,接著就掉到了腦海的犄角嘎達裡,不復為張任所念起。

作為秦王麾下將校,張任知曉劉璋的脾性,他的這位明公,為人仁德,舉世稱賢,倘若他這邊坑殺萬餘袁軍俘虜,傳揚出去,對於劉璋仁德的名聲來說,將是一個大大的黑點。

所故,這萬餘袁軍俘虜的性命自然是要保全的,不過張任沒有對袁軍俘虜全盤負責到底的想法,他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麼多的糧秣和輜重。

從井陘東進的張任,背靠的是太原郡,而太原郡屢遭兵災,士庶離散,良田多有拋荒,雖是自從杜畿領太原郡守以來,招撫流民,重視耕種,可所開田壟不多,積蓄糧草亦是不足,這也是張任東出,兵力只有一萬五千人的緣故,再多,太原郡就支撐不起了。

而現在,一場大勝之後,袁軍降卒萬餘,也就多了一萬張嘴,太原郡斷乎是供應不起。

於是乎,對於這批萬餘袁軍降卒的處置,成為了張任的難題,阻礙了張任今夜入眠。

“將軍深夜不眠,可是有什麼心憂之事?”作為謀士陪同張任的鄭度,向眉宇間泛起憂色的張任問道。

“蓋因今日得勝所降的萬餘袁軍,倘若蓄養起來,軍中糧草只怕供應不起。”張任如實的回道。

“這有何難?”鄭度臉上泛起不以為然的笑意:“這些降卒,往日裡效事袁氏,助紂為虐,合該受夷三族之罪,今日可宣明彼等的罪行,坑殺了事。”

“不可。”張任面色堅定,態度堅決的否定道:“大王素以仁德揚名,倘若你我行下坑殺袁軍降卒的事情,一來有傷大王的仁德之名,二來殺俘不祥,恐遭天譴。”

“將軍。”鄭度語重心長的進言道:“如今馬伏波在等我們南下,左右夾擊鄴城,討定河北之地,為大王平定天下。”

“而我們卻因蓄養降卒,導致糧草輜重不足,使我軍不得南下,到時候失卻一次良機,不知日後如何再逢上此等良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將軍不願揹負殺俘之名,度不德,願為將軍擔之。”

“將軍勿需明言,只點頭即可,來日度將為將軍料理這萬餘袁軍降卒。”

鄭度露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耽擱了秦王事業坐大的模樣,願意揹負下殺俘的天譴,也願意揹負下殺俘的罪責,他也是知道劉璋脾性,估摸著若是行下殺俘一事,長安那邊將不止是責問,而是將問罪於他。

不過鄭度對於天譴和罪責不以為意,在他看來,用這萬餘袁軍降卒,換取冀州早一日蕩定,是一門值當的生意,有罪他來背,有天譴他來受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