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世界大戰開始

第939章 盤點各省獨有習慣,哪個讓你看不懂

【在廣東人的餐桌上,湯是永恆的主角。】【飯前一碗湯,是雷打不動的儀式感。】

【老火靚湯講究“慢工出細活”,排骨搭配海底椰、烏雞燉著花旗參、魚頭熬著豆腐,一燉就是兩三個小時,讓食材的營養完全融入湯中。】

【廣東人對湯的執著,源於對養生的極致追求。】

【潮溼的氣候讓他們相信喝湯祛溼。】

【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春天喝祛溼湯,夏天喝解暑湯,秋天喝潤燥湯,冬天喝滋補湯。】

【這種飲食文化甚至影響了房地產設計——多數戶型廚房都預留了湯煲專用位。】

【在四川,辣味是刻進飲食基因的靈魂元素。】

【清晨的一碗紅油麵,開啟充滿火氣的一天。】

【午餐的麻婆豆腐、水煮魚,將辣味推向高潮。】

【晚餐的火鍋、串串香,更是把辣椒與花椒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走在成都街頭,空氣中永遠飄散著麻辣鮮香的氣息,讓外地人既好奇又敬畏。】

【四川盆地潮溼多雨的氣候,造就了當地人對辣椒的依賴。】

【花椒能祛溼,辣椒可驅寒。】

【吃辣不僅能祛溼散寒,更成了一種生活儀式。】

【對四川人來說,辣椒不是調味品。】

【而是一種習慣。】

【更有趣的是,連幼兒園的午餐都會準備“微辣版“的菜品。】

【外地人眼中的魔鬼辣,在四川孩子嘴裡可能只是“有點味道”。】

【這種對辣味的極致追求,孕育出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豐富體系。】

【也讓川菜通行全國,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菜系。】

【而要說哪個省份對編制最為執著,山東絕對名列前茅。】

【“不孝有三,無編為大。”】

【這句雖是調侃,卻真實反映了山東人對穩定工作的極致追求。】

【在這裡,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崗位被統稱為“正經工作“。】

【而其他職業,無論收入多高,都可能被長輩歸為“臨時工“範疇。】

【這種編制情結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自古重視“學而優則仕“的傳統。】

【科舉入仕的思想深植人心。】

【時至今日,許多山東家庭仍將“吃皇糧”視為光宗耀祖的象徵。】

【每逢國考、省考季,山東考生的報考人數和錄取率常年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人對編制的執著還體現在擇偶標準上。】

【在相親市場上,“有編制”往往是硬性條件。】

【有網友戲稱:“在山東,你可以沒房沒車,但不能沒編制,否則連媒人都不願意登門。“】

影片到此結束。

彈幕也紛紛飛出。

《來個弗雷爾卓德人說說,為什麼不走井蓋。》

《其實我大東北,是以前井蓋總容易掉裡面,所以才需要躲。》

《走路不踩井蓋不是從小就教育的嗎?》

《躲井蓋是好習慣啊。》

《真的,我們班要東北來上學的就這樣。》

《山西是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碳暈了。》

《江蘇真沒夜生活,晚上除了學生和街溜子很少有別人了。》

《我南通人,這是真的,真的沒什麼夜生活。》

《誰說江蘇沒有夜生活的?夜裡都在寫作業呢!》

《徐州燒烤凌晨四點都有人。》

《江蘇這也要內鬥?》

《難道真的只有我們湖北人,會一邊騎車一邊吃熱乾麵麼?》

《聽說武漢的電瓶車前面有個簍子,可以放熱乾麵的碗。》

《老廣是真的會享受美食,我同學廣東待了幾年,回來對吃的就很挑剔了。》

《河南人的我到上海上大學,完全不能接受下午一點上課,每次這節課都困到要死要活的,還頭疼,痛苦!》

而天幕之外。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整段影片,也知道這只是一段趣味性的短影片。

於是,抱著放鬆的心態,呵呵地笑道:“這段天幕影片,倒是挺有趣的。”

“很好地體現了我華夏大地各個省份,天南海北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差異。”

“但是,看那些網友,也真是沒有見識啊。”

“這麼一點差異,竟然也感到驚訝?”

“要知道,在咱老朱打跑蒙古人建立明朝的時候。”

“那天南海北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南方漢人和北方漢人,簡直都快是兩個民族了。”

“是咱老朱硬生生地將大家捏合在一起呀。”

“否則的話,傳到後世再來對比一下不同地方的生活習慣,估計天幕上的後世網友,會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