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苦笑道。
見到張居正現在的樣子,誰見了都怕。
魏廣德其實第一眼也被嚇住了,都快沒個人形了。
於是,魏廣德看向申時行問道:“汝默以為如何?”
申時行其實想說反對的話來著,可看魏廣德的意思,貌似他和張四維在這件事兒上已經達成一致意見。
好吧,就算他反對,內閣決議也是二比一,反對無效。
既然反對不了,何必說其他的你?
念及此,申時行臉上浮現出勉強的笑容說道:‘自然也是無異議,魏公大可擬定奏疏,我等簽字附名即可。’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對,我這兩天就把奏疏擬好,若無異議大家就一起聯名奏上去。”
魏廣德笑道。
說完這話,魏廣德又對著外面喊道:“蘆布,什麼時辰了?”
“回老爺,快到酉時了。”
蘆布進門,躬身答道。
“好,知道了,下去吧。”
魏廣德叫蘆佈下去,這才說道:“還是到了酉時我們再走,免得有御史彈劾我們早退。”
“呵呵.....”
張四維和申時行都發出爽朗的笑聲。
明朝官員的上班時間就是卯時到酉時,也就是早上五點開始到下午五點,十二個小時。
當然,實際情況是皇帝不早朝,卯時不過到衙門,也不算遲到。
至於酉時,自然就是下午五點到七點這個時間段,進入這個時間就可以隨時下班。
當然,前提是手裡的公務處理妥當,特別是有大事兒的時候,絕對沒有拖到明天再處理的情況。
隨後幾日,張居正病重的訊息逐漸從內閣傳開。
是的,這個時候能進張府的人不多,除了至交好友絕無其他。
三位閣老在內閣公開談論了張居正的病情,自然也被內閣裡辦公的中書聽到,進而傳開。
首輔病重,其實不比皇帝病重,沒什麼好保密的。
只要內閣還在運轉,朝廷就不會出問題。
少了誰,天也塌不下來。
不過訊息傳開後,這些天向魏府投拜帖的官員倒是多了不少。
其實不止魏府,張四維府上也收到不少。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張居正病退,魏廣德上首輔已經是板上釘釘,張四維也會水漲船高成為大明朝的次輔。
這個跟年齡無關,就是資歷,進入內閣的先後順序決定的。
“老爺,張尚書下了帖子,說晚上想過府一敘。”
魏府大門前,魏廣德下了轎子,進入府門,張吉已經湊到他身邊小聲對他說道。
“張尚書......”
魏廣德只是一愣,隨即就明白張吉話裡說的人是誰了。
張學顏,現在的戶部尚書,掌握著大明朝的錢袋子。
除他以外,京城也沒有了姓張的尚書。
“請他晚上過來吧。”
魏廣德低聲吩咐一句。
張學顏來自己這裡,目的不言自明,張居正不行了,而他能坐到現在的位置,可都是張居正的功勞。
而張學顏和張四維之間,關係並不親密,甚至存在隔閡。
如果他不向魏廣德投誠,那等魏廣德正是成為內閣首輔,戶部尚書這個位置是肯定要換人的。
好吧,其實就算他交了投名狀,怕是也難以被魏廣德一下子接受,可能也會換一個衙門繼續做尚書。
說實話,這個時候魏廣德是有些不好安排張學顏的,因為魏廣德早就有考慮。
張學顏算能吏,做過遼東巡撫,最適合他的差事兒就是戶部和兵部。
可兵部魏廣德屬意讓張科接手,替代譚綸掌印,張學顏是沒機會的。
特別是很快大明朝就要再次對外用兵的關鍵時期,兵部肯定,也必須是張科接替,才能保證內閣對外命令的釋出。
至於戶部誰來管理,魏廣德有意是讓勞堪去接手戶部,暫時先放棄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位置。
有陳炌在都察院,其實也是江西人在掌控,這裡放上兩個人,多少有點浪費人力。
雖然陳炌因為位置特殊,平時少有和他們走動。
魏廣德當然想掌握戶部和吏部,只是想法很好,可如此操作,怕是宮裡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真要讓魏廣德把六部都控制起來,那權勢多大?
當初老嚴怕是都沒這麼風光過。
所以,魏廣德是必須讓出六部至少三個位置出來的。
只是一開始,魏廣德沒料到這麼快,即便預感到張居正不行了,可才兩個月不到形勢就大變。
現在張學顏主動來訪,似有投靠之意,倒是一下子讓魏廣德心思活泛起來。
收攏他,讓他繼續在戶部做下去,你意思自然是他魏廣德沒有染指戶部。
至於勞堪,讓他去吏部做個侍郎,準備接手王國光的差事兒。
吏部的重要性,可絲毫不比其他衙門,掌握著官員的官帽子。
尚書位置雖然重要,可侍郎的權利也一點不小。
現在的吏部,尚書王國光,張居正的鐵桿支持者,侍郎餘有丁、許國,貌似和張居正關係也很深。
魏廣德甚至懷疑,這兩人中有一個可能就是張居正臨終前會舉薦的閣臣人選。
因為他們都出自翰林,有資格衝擊內閣。
特別是餘有丁,魏廣德對這個人都感覺棘手。
餘有丁字丙仲,號同麓,浙江鄞縣高橋鎮岐山村人,據說是南宋名臣余天錫之後,嘉靖四十一年探花。
當年那一屆,狀元申時行、榜眼王錫爵。
有這層關係在,魏廣德就算想針對他,都要考慮對申時行的影響。
至於那個王錫爵,魏廣德倒是打算等張居正死了,就召他回朝。
王錫爵是蘇州太倉人,據說和徐閣老關係不錯,只是不知什麼原因和張居正處不來,直接回鄉養病去了。
到時候,魏廣德給王錫爵好處,也可以示好他們。
“收服張學顏,然後把魏時亮安排去戶部做個侍郎,勞堪去吏部左侍郎,召回王錫爵去禮部做侍郎......”
魏廣德心裡盤算著口袋裡的人和必須拿住的官職,走進了魏府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