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推操作杆,緩緩進油。
同時腳踩方向舵踏板。
駕駛著飛機緩緩朝著C1滑行道駛來。
此時。
國產大飛機——c919,東方MU9191航班已經完成了‘五邊’的最後一邊。
機長陸輕舟輕輕掰動著操作杆。
不停地調整著飛機的飛行姿態。
同時緩緩減少進油。
進一步降低飛機的速度。
500ft
400ft
300ft(英尺).....
駕駛艙內。
系統的高度提示音不停地在播報著飛機此時高度。
遠處。
虹橋機場東跑道也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視線盡頭。
今天虹橋機場的能見度不錯。
所以哪怕現在飛機距離跑道還有好幾公里呢,陸輕舟依然看得一清二楚。
盲降系統進一步發揮作用。
引導著飛機朝著東跑道36右落地。
“2ft....”
高度提示音再一次響起。
現在飛機的高度已經只有200英尺(60米)了。
周衛華馬上提醒道,“下決斷高度了。”
陸輕舟沒有回話。
而是繼續看著正前方。
決斷高度是專業航空術語,其含義是“在精密進近中,如果不能建立繼續進近所必需的目視參考,則應當開始復飛的特定高度或者高。”
用更通俗的解釋就是,飛機在降落時高於60米(大概)可以復飛,低於60米除非遭遇極端情況,禁止復飛。
很多人會將決斷高度與決斷速度混淆。
其實決斷高度是降落時飛機高度,決斷速度是飛機起飛時滑跑速度。
不過哪怕飛機低於決斷高度,如果遭遇極端意外情況飛行員可以選擇復飛。但是如果飛機滑跑起飛時速度超過了決斷速度,哪怕跑道盡頭是刀山火海,也得硬著頭皮飛。
周衛華提醒陸輕舟。
僅僅只是降落檢查單的一個必要程式。
目的就是告訴機長。
現在飛機已經低於60米了。
除非遭遇生死危機。
要不然是不能復飛了。
陸輕舟當然知道,畢竟總局規定在決斷高度時應該按照‘八該一反對’原則進行駕駛。
他作為老鳥飛行員了。
早就將‘八該一反對’背的滾瓜爛熟了。
“100ft”
“50ft”
“40ft”......
飛機的高度持續下降。
而虹橋機場東跑道。
也已經近在咫尺了。
塔臺。
王勇的額頭上已經冒出了一顆顆豆粒大小的汗珠子了。
啪
啪
啪~~~
汗珠子大滴大滴的往下掉。
很快就把他的制服給打溼了。
但是王勇似乎渾然不覺。
而是雙眼死死的盯著電腦螢幕。
當電腦螢幕上。
顯示東方919高度已經不足30英尺(9米),即將落地東跑道(36右)時。
他突然抓起了通話器。
用近乎沙啞的聲音開口道,“上航895,跑道18左,地面風200~6米,可以起飛。”
“跑道18左,地面風200~6米,可以起飛!”
很快。
通訊頻道里就傳來了上航895副駕駛張鵬飛的聲音。
而當王勇聽到張鵬飛重複完了指令後。
整個人幾乎在一瞬間就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氣。
軟綿綿的癱坐在工位上。
嘴巴大大張開,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就像是一條擱淺的魚。
————
ps:再看國足我就是豬,mmp,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光陰,我也是賤,每次都知道是必輸的球賽,還每次都眼巴巴的等著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