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破大案,問鼎警界巔峰!

第68章 血舞之痕(04)

重啟“1995.7.13”蘇晚晴被殺案的首次案情分析會,在市刑偵支隊會議室舉行。

支隊長宋文遠站在會議室前端,脊背挺得筆直,像一尊承載了太多重量的雕像。

他身後巨大的白板上,是他親筆寫下的“1995年7月13日蘇晚晴案”幾個大字,白板上的字型每一筆都感覺出深深的壓力,彷彿每一個筆畫都浸染著十年未乾的淚與血。

市局局長韓啟國、省廳物證中心首席專家喬寶生教授,以及省刑偵總隊的數位資深專家悉數在座。

無人交頭接耳,只有紙張翻動的輕微聲響和壓抑的呼吸聲。

宋文遠深吸一口氣,壓下喉頭的滯澀,聲音低沉而沙啞,如同砂紙摩擦:“各位領導、專家、同仁,下面,由我向大家梳理7.13案的基本脈絡、關鍵線索,以及…我們當年傾盡全力卻未能突破的困境。”

他的目光並未落在眼前的案卷上,那些文字早已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

十年沉默的揹負,此刻化作異常流暢的敘述,連這幾天埋頭苦讀卷宗的林涵宇都暗自心驚。

“當年,基於現場勘查和法醫初步結論,方向非常明確:這是一起性質極其惡劣的暴力強姦殺人案。兇手初步判定為男性,且從施暴和殺人手段的複雜性分析,作案者至少兩人。”

“案發次日,我們立刻圍繞死者蘇晚晴的社會關係網展開地毯式排查。所有與她有過交集的男性——同校同學、授課老師、舞蹈培訓班的男學員、已知的追求者,乃至錦繡藝術園施工方的工人、材料供應商……無一遺漏,全部納入調查視野。”

宋文遠的話語,將眾人拉回了十年前那個令人窒息的夏天。

當年排查工作動用警力之多,可以說是錦忠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海量的資訊,無數條線索交織、斷裂。

一個個嫌疑人的名字被鄭重地寫上名單,又在反覆核實後,被沉重地、不甘地劃去。

有作案時間的,沒有作案動機;有動機的,沒有作案時間;

時間動機都沾邊的,卻偏偏擁有無懈可擊的不在場證明。

蘇晚晴的社會關係並不複雜,生活軌跡也規律。

然而,正是這種“簡單”,讓專案組如同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方向難辨的濃霧。

所有看似可能的路徑,最終都指向冰冷的死衚衕。

巨大的挫敗感,甚至導致兩位參與審訊的警員因被投訴行為不當而黯然離開了警隊。

十年過去,宋文遠竟能將每一個排查的環節、每一次碰壁的細節都記得如此清晰,纖毫畢現。

他平靜的敘述下,是壓抑了十年的痛苦與不甘,讓會議室的氣氛愈發沉重,彷彿白板上那沉重的案名正化作實質的巨石,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投影儀的光束亮起,慘白的光打在幕布上,映出當年案發現場那幾張令人心悸的照片:扭曲的軀體、撕裂的練功服、空洞絕望的眼神……宋文遠站在光影邊緣,臉色在明暗交錯中顯得更加晦暗。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宋文遠的聲音再次變得沙啞,帶著沉重的疲憊,“十年了…我們…愧對死者,愧對家屬……”

韓啟國局長適時開口,聲音溫和卻帶著提醒的意味:“文遠,今天主要是介紹案情,梳理線索,讓大家充分了解情況,暢所欲言。過去的…我們正視它,但更要向前看。”

喬老正低聲與身旁幾位省廳和總隊的專家交流著,沒有人急於打破這沉重的沉默。

他們理解宋文遠此刻的狀態——十年積壓的情緒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強行打斷反而可能影響後續的理性分析。

然而,喬老看似平靜的目光,卻不著痕跡地掃過坐在他側後方的林涵宇。

林涵宇原本應該坐在會議桌前,但因為擔任喬老的助手,他只能退居“二線”,在今天的案情介紹會之前,他就已經把所有的卷宗都翻看了一遍,這是喬老對他的要求。

時間在沉默中似乎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其實也不過一分鐘左右。

宋文遠閉了閉眼,再睜開時,眼中恢復了刑警特有的銳利與剋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