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四海商會的成功來訪,以及領地內激增的貿易數量,都讓亞瑟稍稍鬆了一口氣。
但近期的盜匪襲擾事件,雖已由托馬斯平平定,以及奧利侯爵與漢根伯爵之間,那場席捲北境的殘酷戰爭,都彷彿警鐘長鳴。
時刻提醒著他,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唯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強大武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最終依仗。
現在還遠遠不是能夠放鬆的時候。
為此,在確保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都步入正軌之後。
亞瑟便將領地發展的下一個重心,毅然決然地投向了,軍工的全面革新與產能拓展。
巴頓,這位曾經在永冬領初建時,便發揮出非凡鍛造天賦的鐵匠,如今已是整個永冬領軍工體系的靈魂人物。
在亞瑟的大力支援下,他獲得了外界的資源傾斜,不僅原有的鍛造工坊規模擴大了數倍。
在紫菱城,依託當地相對較便利的交通,和礦石初步處理的條件。
規模更為宏大,分工更為明顯的新式軍械製造中心,也拔地而起。
巴頓從永冬領和紫菱地區的工匠中,挑選了有潛力的工匠,招募為學徒。
並邀請了一些,在戰亂中流落至此,擁有一技之長的鐵匠、皮匠加入。
他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並結合亞瑟時常提出的,一些看似古怪卻有道理的建議,建立了一套嚴謹的訓練方法。
很快,就建立了初具規模,技藝精湛的工匠隊伍。
為了提升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並減輕後勤的壓力,亞瑟下令對永冬領步兵的制式裝備,進行統一化和標準化設計。
經過與巴頓、埃利亞斯,以及幾位經驗豐富的軍官再次商議,最終確定。
普通步兵的鎧甲,以一種結合了皮革與鐵片的,雙人式疊浪甲為藍本進行改進。
這種甲冑在保證,對箭矢和劈砍具有良好防護能力的同時,又比傳統的鎖子甲,或全身板甲更加貼心,造價也相對而言便宜,適合大規模列裝。
武器方面,則以一把刃長約兩尺半,兼顧劈砍與刺擊的可靠短劍,作為近戰主武器。
輔以五尺長的白蠟杆長矛,用於結陣對抗騎兵和集團衝鋒。
弓箭手的式制長弓,則採用榆木,配以巴頓特製的破甲錐頭箭。
這些標準化設計的圖紙一經敲定,巴頓的鍛造廠,便立即進入了,竭盡全力的生產模式。
爐火熊熊,鐵錘叮噹聲響,一車車標準的兵器、甲冑從鍛造廠中源不斷地運出。
裝備到那些激動不已的永冬領新軍將士身上,使他們的精神面貌,和實際戰鬥力都煥然一新。
亞瑟深知,只有保持數量和標準化,才能在未來的強敵面前,佔據絕對優勢。
技術的革新,才是提升軍事實力的核心。
他時常會不經意地,向巴頓提及一些關於金屬冶煉、鍛造工藝的奇思妙想。
譬如,他會向巴頓暗示,在鍊鐵過程中,加入某種特殊礦石粉末,能得到更加堅韌的鋼材。
又或者,改變弩臂的材質和結構,最佳化上弦的槓桿機制,能夠大幅提升弩箭的射程與威力。
巴頓對亞瑟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深信不疑。
當然了,最初也將信將疑的。
但這位鐵匠大師的可貴之處,便在於他對鍛造那份近乎執著的追求,與勇於嘗試的精神。
他在專門開闢出來的小型實驗工坊內,按照亞瑟的提示,開始進行各種小規模的冶煉和鍛造。
與此同時,埃利亞斯也沒有閒著,他與巴頓緊密合作,開始著手設計和建造,更為先進的城防工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