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談論著這支奇特的軍隊。
他們雖然覺得好笑。
但也不得不承認。
這支軍隊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或許正如那些老人常說的。
這世間之事。
當真是無奇不有。
夜色漸深。
街邊的議論聲依然不絕。
這支軍隊的表現。
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他們的行為令人啼笑皆非。
但不得不說。
他們確實開創了一種獨特的作戰方式
【本著“我不入地獄,誰愛入誰入”的大無畏原則,遇到我軍反撲對跑的比誰都快。原本阿南惟幾排列好了軍陣,被大阪師團一跑徹底打亂,導致全線崩潰。】
【氣的小日子大本營和阿南惟幾在那裡破口大罵,此戰之後大阪師團徹底成了小日子的喪門星。】
【鑑於大阪師團的名聲,把它放在哪個師團好像都不太合適,索性就把它改成了大本營的預備隊。結果整個長沙會戰打下來,大阪師團傷亡最小損失最少。】
【大阪兵團裡的油子是真的多,他們奉行的最高準則一直都是保命要緊。為了讓這些兵油子發揮餘熱,倭國軍部將他們其中一些人調到了其他部隊。】
【後來小日子進攻衡陽時,部隊中很多都是大阪師團調來的老兵。這些大阪士兵不但自己不拼命,還以老前輩的身份誘騙那些新兵蛋子。有這些坑貨在身邊,長沙會戰小日子打的苦不堪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小日子王牌部隊相繼在太平洋上折戟沉沙。這時候人們終於想起了大阪師團,大阪師團被編入了南方軍。】
【本間雅晴聽說大阪師團歸於自己麾下,氣的腦瓜子嗡嗡的。因為之前的教訓,本間雅晴根本就不敢用。本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他命令這幫鱉孫呆在海上作預備隊。】
【這正好順著大阪師團的心意,這幫商販雖然待在海上,依然給了本間雅晴一個驚喜。】
......
——“別找了,大阪師團就是終極臥底”
——“阿sir,新兵那有人想上戰場”
——“論專業團隊帶崩全場的經典案例”
——“摸魚界的清流,保命界的天花板”
——“跑路的藝術就是要帶節奏”
一—“傳說中的反向軍事教官”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jpg”
大明位面。
永樂大帝朱棣正在奉天殿批閱奏章。姚廣孝和解縉侍立一旁。
天幕中映照的景象讓朱棣放下了手中的硃筆。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這支奇特的軍隊。
“這大阪師團,比當年建文帝手下的軍隊還要善於逃跑。”朱棣撫摸著龍椅扶手。
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
“朕倒是頭一次見到,把逃跑當成本事的軍隊。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竟然還能被重用。”姚廣孝攏了攏袖子。
“陛下明見。不過臣倒覺得這支軍隊頗有意思。他們把‘兵者詭道’這四個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雖然方式令人哭笑不得,但效果倒是出奇的好。”
“廣孝說得不錯。”
朱棣站起身來。
在殿內踱步。
“當年朕北伐漠北,要是碰上這樣的對手,怕是連追都追不上。”
“這支軍隊,倒像是一群混在軍營裡的市井商賈,逃命的本事練得爐火純青。”解縉微微前傾。
“陛下,此等軍隊若是在我大明,必定會被斬首示眾。”
“不過他們這般做派,倒是讓臣想起了一事。當年南征北戰,死傷的將士不計其數,若是有這等保命的本事,或許也能少些傷亡。”
朱棣停下腳步底。望向殿外的夜色。
“這支軍隊,讓朕想起了當年攻打建文帝時的情形。那時朕的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就連送死也要爭在前頭。”
“可這支軍隊把逃命當成了本分,反倒成了寶貝。這世間之事,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殿外傳來更漏的聲響。
朱棣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天幕之上。這支軍隊的表現。
雖然令人啼笑皆非。但不得不說。
他們確實開創了一種獨特的生存之道。或許正如姚廣孝所言。
兵法之道。原本就是千變萬化。
這支軍隊不過是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罷了。大末位面。
寧宗趙擴靠在龍椅上。
身旁的史彌遠和楊惟中正專注地望著天幕。此時的大殿內燭火通明。
映照著三人變幻的神色。
“這支軍隊,倒是令朕大開眼界。”趙擴不禁搖頭。
“連金兵都不及他們逃跑的速度。朕在位這些年來,見過的敗軍無數,卻從未見過如此坦然示弱的軍隊。”
史彌遠輕輕捋著鬍鬚。
“臣倒覺得這支軍隊有幾分意思。我大宋雖然屢戰屢敗,但至少將士們還知道為國盡忠。!
“這支大阪師團,倒好似一群走街串巷的商販,把軍營當成了市井。”“照這般說來,我大宋歲幣倒是沒有白花。”
趙擴眯起眼睛。
目光依舊停留在天幕上。
“金人雖然驍勇,但至少還講些軍人體面。這支軍隊把當逃兵都當成了本事,還在軍中廣收門徒。”
楊惟中雙手交疊。
“陛下容稟,臣觀這支軍隊行事,倒像極了我朝一些明哲保身的官員。”
“他們既不想得罪同僚,又不願擔責任,只求平安度日。這支軍隊比他們更甚,竟然還能因禍得福。”
“你這麼一說,朕倒想起了一事。”趙擴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
“當年太祖皇帝統一天下時,也曾遇到過這樣的軍隊。不過那時的逃兵,最後都難逃一死
“這支軍隊倒好,不但保住了性命,還成了寶貝疙瘩。”
燭火搖曳間。
趙擴的目光越發深邃。這支軍隊的所作所為。雖然令人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說。
他們確實找到了一條獨特的生存之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