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評論倒是新鮮,居然還能這般解讀歷史。”
殿內眾人看著天幕。
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朝的局勢。朝中大臣勾心鬥角。皇親國戚爭權奪利。
倒是與這天幕上所說的情形頗為相似。只是誰也沒料到。
一個千年前的亡國之君。
居然也能在後世翻出新的評價。
“這麼說來,做個昏君似乎也不錯?”這話雖是調侃。
但在場之人卻不敢笑得太過分。畢竟在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
誰也說不準自己會淪落到什麼境地。能像那位蜀漢後主一樣全身而退。
或許也是一種本事。
“依我看,這後世之人怕是活得太安逸了,才會這般評說古人。”眾人紛紛點頭附和。
在這個朝不保夕的亂世。
能夠明哲保身就已經不錯了。至於那些個人品性的評判。還是留給後人去爭論吧。
“說來也怪,這大鼻怎麼專挑這些話題來說?莫非是在暗示什麼?這話讓眾人陷入沉思。
在這個滿是爭端的年代。
天幕所展現的內容。
或許真的暗含著某些深意。
只是這些話。
也只能在私下裡細細品味了。
“倒要看看這天幕還會說些什麼,這評史的角度著實有趣。”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天幕上。等待著新的內容展現。
畢竟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年代。能有這樣一個談資。也算是難得的消遣了。
更何況這些看似荒誕的評論背後。或許真的藏著一些值得深思的道理。
“且聽且看吧,這後世之人的想法,倒是頗為奇特。”
【雖然有句話叫做扶不起的阿斗,但老實說在歷史上,劉禪雖不是有為之君,甚至可以說是無為之君,但最起碼不是胡亥、大名戰神二代目這類皇帝。】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遇到劉禪這樣的君主,是多少名臣良將所期盼的。像什麼完顏構之流,但凡把他換成劉禪,也不會有岳飛身死,衣冠南渡,中原淪喪了。】
【縱觀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秦始皇至今494個皇帝,可謂是各類奇葩都有。特別是五代十六國南北朝,人類群猩閃耀時。各種亡國之君,那底線可謂是深不可測。】
【直到人們回顧歷史才發現,原來最好的工作環境不是有個好領導,而是在你工作的時候領導不作妖。】
——“從劉禪開始,躺平文化就已經出現了屬於是”
一一“打工人淚目:原來古代打工人也這麼希望老闆不作妖”
“隋煬帝表示很生氣,建議把劉禪拉出來對比”
“五代十國表示不服:我們才是群魔亂舞的巔峰”“笑死,原來扶不起的阿斗才是打工人的理想上司”一“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要昏君,也不要明君啊”
——“完顏構:麻煩讓我冒個泡證明我確實是個反面教材”
一—“阿斗:不是我不想幹,是我太懂分寸了”
大宋位面。
趙構的龍案震得茶盞跌落在地。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
秦檜和万俟高對視一眼。不敢輕易開口。
“竟敢拿一個亡國之君來與朕相比?這後世之人怎敢如此大膽!”趙構面色鐵青。
雙手微微發抖。
“聯勵精圖治,抵禦外敵,怎能與那等無為之君相提並論?”
秦檜斟酌著開口。
“陛下,這天幕上的言論不過是後人的一些玩笑之談。”
“他們根本不懂得治國安邦的道理,又怎能評判陛下的功過?”“玩笑?朕倒要看看這些人還能說出什麼花樣來。”
趙構死死盯著天幕。
“他們居然說朕不如那劉禪?難道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就是他們心中的明君了?”“陛下息怒。”
万俟卨上前一步。
“這些言論不過是一些無知之輩的妄議。陛下雄才大略,又豈是他們能夠理解的?”“雄才大略?”
趙構突然發出一聲冷笑。
“聯知道他們為何會這般評價。無非是因為岳飛的事情罷了。”“可朕這般做,難道不是為了江山社稷?”
秦檜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正是如此。陛下為了國家大計,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的抉擇。這些後人只看結果,又怎會明白其中的不得已?”
“哼,隨他們去說吧。”趙構重重地坐回龍椅。
“這些人還能編排出什麼新鮮話來?難道真以為像劉禪那樣什麼都不做,反而成了明君了?
殿內一時沉默。
只有天幕上不斷閃動的評論。彷彿在無聲地嘲諷著什麼。
趙構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天幕。眼神中既有憤怒。
又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困惑。
大隋位面。
隋煬帝楊廣端坐在龍椅上。宇文化及與虞世基立於兩側。
天幕上的評論讓整個大殿的氣氛變得格外沉重。“天下人竟敢如此編排於朕?”
楊廣猛地拍案而起。
“修建大運河、絲綢之路、開科取士,這些難道不是千古功績?”“憑什麼說朕不如一個終日無所事事的昏君!”
宇文化及不動聲色地往前邁了一步。
“陛下,這些後世之人只看表象,又怎能理解陛下雄才大略。”
“陛下東征高句麗,開創盛世,豈是他們能隨意評說的。”
“笑話!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楊廣氣的來回踱步。
“聯勵精圖治,開疆拓土,費盡心力要讓大隋成為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這些人倒好,居然說無所作為才明智?”
“陛下說得對,這些人根本不懂得帝王之術。”虞世基附和道。
“陛下勞心勞力,為的是千秋偉業,怎能與那等偷安之輩相提並論?”“朕倒要看看這些人還能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來!”
楊廣雙眼死死盯著天幕。
“難道他們以為像那劉禪一樣當個傀儡,任由臣子擺佈就是明君了?”宇文化及微微欠身。
“陛下,這些不過是些市井之徒的無聊談資。他們根本不明白,治理天下需要何等的魄力與膽識。”
“魄力?膽識?”楊廣突然放聲大笑。
“朕倒要問問這些後人,如果不是朕力排眾議,又怎會有今日的大運河?”“如果不是朕雄心壯志,大隋何以威震四方?”
虞世基垂首應和。
“正是如此。陛下的遠見卓識,豈是這些庸人所能理解的?”天幕上的評論依然在不斷閃動。
楊廣的臉色陰晴不定。他本想繼續發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