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成功的洗腦案例了吧”
——“婆羅門:我們是用嘴造的,所以天生就會忽悠”
——“這套理論編得還挺有想象力”
——“終於找到比996還離譜的制度了”
——“下輩子啊?這藉口太高階了”
——“這是終極PUA啊,連反抗的想法都給你扼殺了”
—“所以說從古到今,割韭菜的本事都是一脈相承啊”
——“這套理論現在看來還挺先進的,都懂得用法律保護了”
大明位面。
永樂皇帝朱棣的目光在天幕上流連:
嘴角浮現出一絲玩味的笑意。
“阿三國的制度倒是別出心裁。他們竟用天神造人的說法來維持統治,比我大明的教化方式還要獨特。”
朱棣看向身旁的老和尚
“陛下明鑑。婆羅門倒是聰明,既當祭司又享特權,連犯了死罪都能逃過一劫。”
“這般蠱惑人心的手段,終究不如我大明以儒治國來得正大光明。”
姚廣孝微微頷首。
“他們用法律將神的旨意固定下來,讓人不敢違抗。不過這種制度下,怕是連一個《永樂大典》都編不出來。”
解縉在一旁補充。
“你說得對。朕當年還是燕王時,就見過不少外邦奇事。”
“但這般荒謬的制度,竟能讓一國之人心甘情願地世代遵守,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朱棣的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
他是靠實力奪得江山的帝王。
對這種純粹依靠迷信來統治的方式既感到新奇又覺得荒唐。
這與他大興文治、廣納人才的理念完全不同。
不過這種奇特的制度能夠延續至今。
倒讓他對這個遙遠國度的其他面貌更加好奇。
大漢位面。
漢武帝劉徹凝視著天幕。
神情漸漸變得嚴肅。
“張騫,你當年出使西域,可曾聽聞過這般奇特的制度?”
“一群人竟然用天神造人的說辭來控制百姓。”
劉徹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
“陛下,臣走遍西域諸國,倒是從未見過如此荒謬之事。”
“這阿三國的婆羅門比西域的祭司還要厲害,不僅能免稅,還能隨意向人索要財物。”
張騫的聲音中充滿驚異。
董仲舒在一旁分析。
“這制度倒是與我們的天人感應有些相似,但他們完全扭曲了天道精神。”
“我們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卻用這套說辭來永固階級,實在是南轅北轍。”
“大漢律法森嚴,百姓各安其分。”
“這阿三國倒好,用一本《摩奴法典》就把人分成了高低貴賤,連翻身的機會都要等到下輩子。”
劉徹搖頭嘆息。
天幕中的畫面繼續閃動。
三人看得越發認真。
這片遙遠國度的奇特製度。雖然令人難以理解。
讓劉徹對那裡的文明充滿好奇。
這種完全不同於禮制的統治方式。
卻也讓他萌生了探索的念頭。
想要了解這片土地上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阿三國的制度著實令人嘖嘖稱奇
大家平日裡雖然也聽聞過四海之外有不少奇風異俗。
但如此荒誕的分層方式還是頭一遭見到。
這般明目張膽地以神明之名行壓榨之實。
倒是讓人不得不佩服這幫婆羅門的膽量。
看到這般情形。
不少人不禁暗自慶幸生在中土。
雖說朝廷也有不少繁文縟節。
但至少還講究個公平。
只要讀得出書。
就有機會參加科舉。
只要有真本事。
就能當官為民。
哪像這邊投胎都得看運氣。
這輩子燒高香都沒用。
還得指望來世。
不過這套制度倒也有幾分高明之處。
用神明來立規矩。
總比用刀槍來逼人要輕鬆得多。
更妙的是把所有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下輩子。
這輩子再苦再累也得忍著。
這麼一想。
這些婆羅門還真是深謀遠慮。最絕的是這些人還立了個法典。
把這荒唐事都寫進去了,
大家看了都覺得好笑。
也不考慮發展耕種、改善民生。
這不就是把強盜行徑明碼標價了嗎?可人家偏偏玩得風生水起。
連老百姓都深信不疑。
說到底。
這幫人的心思都用在如何讓自己舒服上了。
整天就想著用什麼法子讓人心甘情願地上供。
雖說這制度荒誕不經。
但能延續至今。
想必也有其獨到之處。
就是不知道這般欺上瞞下的把戲。
還能玩多久。
大家看著看著。
心中既有幾分嘲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