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盤點現代封神人物

第88章 古人看明末到底多少宗室,最能生的藩王,碾壓太祖,老朱傻眼!

“這話倒是有趣,莫非後世是以法為教,不再以聖賢之道教化百姓了?”“朕要多看看這天幕,好好了解了解這後世之事。”

雨聲漸急。

御書房內的燭火搖曳。

宋徽宗看著天幕中最後的畫面。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手中的玉笏。大明位面。

明武宗朱厚照與劉瑾在豹房內觀看著天幕。秋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

在地上留下斑駁的光影。

“這後世的牢獄竟如此奇特,整日讀書習武,還要參加考核。莫非是要把犯人都培養成進士不成?”

朱厚照靠在錦榻上。目不轉睛地盯著天幕。

“如此嬌慣犯人,豈不是讓他們失了敬畏之心。臣記得當年錦衣衛詔獄裡,那些犯人哪有這般優待。”

劉瑾立在一旁。神情略顯不屑。

“這倒未必。朕瞧這後世的規矩,處處都透著用心。那些犯人,雖說管教嚴格,卻也給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陛下英明。只是這般精細的管理,所需人手定然不少。若是推行到各處大牢,只怕要耗費不少銀兩。”

“銀子算什麼?朕倒是對這套制度頗感興趣。”

“你看這些犯人,進去時一個個桀驁不馴,出來時卻能安分守己。”“這比起我朝那些只會用刑的牢獄,強了不知多少。”

“說起這個,天幕好像要播放下一段影像了。”“陛下請看,說的是咱們明朝宗室的事。”

劉瑾指著天幕上浮現的新字樣。

“宗室之事?倒要看看後世如何評說我大明的家務事。”朱厚照來了興致。

湊近天幕

“朕這些叔伯兄弟們,可沒少讓朕操心。”

豹房內。

君臣二人的目光都被天幕吸引。一代明君如何處置宗室。

這個話題顯然勾起了他們的興趣。陽光漸漸西斜。

天幕的光芒在室內愈發明亮。

【明朝的宗室人口問題,一直是一筆糊塗賬。因為已經多到後來給皇上們都快搞自閉了。

【明代後期文人王世貞在他個人著作中提到過,說明朝朱家這幫人截止到萬曆十八年為止,有三個人數非常龐大的藩系。】

【分別是河南的周王系、山西的晉王系以及山西的代王系。沒想到山西一個省就有兩個人數巨大的藩王。】

【山西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朱家人,是因為在洪武年間,晉藩出了一個養殖戶高手,慶成王朱濟炫。】

【朱濟炫的父親是明太祖老朱的第三個兒子,晉王朱櫚。】

【他出生於洪武十七年,當時老朱正在開宴會。突然傳來訊息老三又給老朱家添人口了,爺爺一開心就用慶成二字作為了孫子的封號。】

【永樂元年,年滿21歲的朱濟炫被朱棣封到了今天山西的長治,十年後又給他改封到了山西汾陽,此後的慶成王一家就在汾陽開花結果。】

【剛開始一切正常,朱濟炫生了三個兒子,人不算很多。等他兒子接班後生了十二個兒子,倒也還好。比西漢那幫劉家人少多了。】

【起初人們也只以為這就是個簡單的造人工作,可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間,情況就有點不對了。】

——“老朱家這是打算把山西承包了嗎?”

——“弘治年間發生什麼事?別在這卡懸疑啊喂!”

一一“第三代十二個兒子,這也太能生了吧!”

——“看到最後一句情況不對了莫名緊張”

一—“養殖戶高手草,這什麼奇怪的外號”

——“感覺朱家人口普查比人口普查還難”

一—“這不比西漢劉家少,這是在內涵誰呢”

一一“從三個兒子到十二個兒子,這增長率有點嚇人”

東漢位面。

劉備眉頭微皺。

臉上帶著一絲尷尬。

“這後世的朱家,倒是十分興旺。一個藩王竟能開枝散葉至如此境地。”

“主公莫要介懷。這朱濟炫一家雖人丁興旺,卻都困在山西一隅。哪比得上我漢室宗親遍佈四方。”

諸葛亮輕搖羽扇。

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

“孔明此言差矣。”

劉備站起身來踱步至窗前。

“宗室分散各處,反倒更難以約束。這朱家倒是聰明,全都聚在山西,倒也便於管理。”法正捋著鬍鬚笑道。

“這位慶成王倒像是在經營自家產業,把一大家子安置得妥妥當當。”劉備突然轉身。

神情略帶憂慮。

“只是··山西一地聚集這許多宗親,就不怕生出事端來?若是有人起了異心,豈不是禍患更大?”

“主公所慮極是。”諸葛亮面色凝重。

“天幕說到弘治年間情況有變,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這般人丁興旺,想必朝廷已經開始頭疼了。”

劉備輕嘆一聲。

“這弘治皇帝要如何應對?一旦處置不當···”話音未落。

天幕上的畫面又開始變換。三人屏息凝神。

等待故事的後續。

大明位面。

“這後世之人,竟敢編排我朱家家事!”老朱眼中帶著怒意。

指著天幕上的內容。

“臣倒覺得此事有趣。”

徐達神色輕鬆。

“陛下您看,這慶成王還真是有一套,把朱家人丁發展得如此興旺。”

“朱濟炫這小子,倒是讓人沒想到。”

老朱的怒氣漸漸消散。轉而露出幾分讚許。

“從三個兒子到十二個兒子,這增長之勢當真驚人。”

“只是···三個藩系都聚在北方,這可不是好事。”

“陛下英明。臣記得當初定下分封制度時,就曾擔憂宗室過於集中。如今看來,果然應驗7.

“我當初定下宗室不得經商、不得習武的規矩,就是怕他們勢大。沒成想到了弘治年間還能出這樣的事。”

“陛下,您看天幕上說弘治年間情況有變,莫非是··”徐達話未說完,就見老朱猛地停下腳步。

“這些子孫,真要鬧出什麼亂子來?”老朱雙眼緊盯天幕。

“朕費盡心思打下這天下,創立這制度,可不是讓他們糟蹋的!”

天幕的光芒閃動。

似乎正要揭開弘治年間的秘密。這位開國皇帝的目光中。

既有對子孫的關切。

也有對江山社稷的擔憂。此時大明另一位面。

“萬曆十八年?這不就是朕登基的第十八個年頭嗎?”朱翊鈞盯著天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