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劉徹獨自凝視天幕。那些古怪的詞語雖然難懂。
但其中的譏諷之意卻深深刺痛了這位帝王的心。說到底。
江充不過是個玩弄權術的小人罷了。長安城的暮色漸漸籠罩下來。
三個身處不同位置的人。
都在這一刻因為天幕上的啟示而改變了各自的命運軌跡。這場即將爆發的巫蠱之禍,似乎正在悄然轉向。
大明位面。
朱棣正與姚廣孝在御花園中小憩天幕上的內容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朱棣端起茶盞。
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那些流動的文字。
“皇爺,這漢武帝與太子的故事,倒是耐人尋味。”姚廣孝輕聲說道。
朱棣放下茶盞。
“朕倒覺得,這漢武帝太過剛愎自用。身為人父,竟輕信小人之言。”
蹇義站在一旁。
斟酌著開口。
“但陛下,若太子真有不臣之心···”
“住口!”
朱棣轉頭看向蹇義。
眼神凌厲。
“太子之事,豈是你能妄議的?”
姚廣孝見狀。輕輕敲了敲禪杖。
“皇爺,老衲以為,這江充此人,倒是個難得的人才。”“哦?此話怎講?”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懂得利用人心。若是用得其所,未必不是良臣。只可惜··.”姚廣孝意味深長地頓了頓。
朱棣冷笑一聲。
“用得其所?如此小人,也配為良臣?高建文那廝在時,身邊就不乏這等奸佞之徒。”御花園一時陷入沉默。
只有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朱棣起身在園中踱步。
腦海中不由浮現出當年靖難之役的種種往事。“皇爺。”
姚廣孝忽然說道。
“您看這劉據,到底是太過軟弱了些。若是當年的高建文···”“高建文?”
朱棣停下腳步。
“若是他有劉據一半的果決,也不至於·.·”話未說完他擺了擺手。
示意不願再談。長安街頭茶肆裡。食肆酒樓中。
處處都在議論著天幕上的故事。
“這後宮爭鬥,還真是一點沒變啊。”
“何止是沒變,這不就跟前幾日發生的事一模一樣?”“噓,小聲些,隔牆有耳。”
茶客們搖頭晃腦。
彷彿看到了自家朝堂上的影子。
朝廷裡的大人物尚且鬥得你死我活。更遑論這等皇家秘辛。。太子尚且難逃此劫。
更何況是尋常百姓。
“不過話說回來,這江充倒是會來事。”
“可不是,摸準了聖上的心思。這種本事,現在朝中也不少見啊。”街邊的小販停下吆喝。
食客放下碗筷。
紛紛感嘆這千年未變的官場伎倆。有人暗自慶幸自己生在民間。
不用捲入這等是非。也有人嘆息。這等權力爭鬥。原是自古皆然。
“依我看啊,這太子也是太過仁厚了些。”“可不是,若是換了咱們朝的那位···”話未說完。
旁人已經使眼色制止。這等話題。還是少談為妙。
雖說是千年前的往事。但這般相似的局面。卻令人不寒而慄。
“誒,你們說這巫蠱之事,到底是真是假?”
“這種事情,真假重要嗎?重要的是聖上信了不信。”議論聲中飽含著世故的智慧。
卻也透著幾分看客的超然。畢竟這等朝堂爭鬥。
對他們而言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只是每個人心裡都明白。
這樣的故事。
在這片土地上怕是永遠也不會少。倒是那些遊走在官場邊緣的小吏們。看得最是認真。
這等逢迎上意、陷害正直之人的伎倆。莫不是自家上司最愛用的?
想到這裡。
不少人都不禁打了個寒顫。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一個在歷史長河中短暫閃耀卻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他的一生短暫而又輝煌。】
【朱標出生於一個動盪的時代,那時元朝已經衰敗不堪,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開始了他的統一之路。】
【朱標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從小就被寄予厚望。他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深得父親的喜愛。朱元璋曾說標兒有吾之風采,將來必能繼承吾志。】
【朱標的成長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他不僅要學習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還要接受嚴格的歷史訓練。朱元璋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君主,為國家穩定繁榮做出貢獻。】
【朱標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出色,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然而朱標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
【在他年僅三十餘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他的生命。這個訊息對明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朱元璋悲痛欲絕,他失去了一個最有潛力的繼承人,也失去了一個深愛的兒子。而明朝的未來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朱標的去世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動盪,朱元璋為了保證皇位的順利傳承,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最終他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作為新的皇太孫。然而朱允的統治並非一帆風順,他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而朱標的早逝也被一些人視為明朝命運改變的預兆。朱標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作為明朝洪武時期的太子,他的性格和治國理念遠比歷史記載中的仁慈形象要複雜得多。明朝洪武四大案,朱標親自操手的有三件,殺伐果斷,朱標的決策和行動展現了他複雜的性格特質和治國理念。】
——“太孫:爹,你走得太快了,教我一下啊。”
一—“早逝的太子!開局封神結局BE。”
一—“朱標:我下線了,弟弟們自己玩。”
——“別罵了別罵了,朱棣已經在城外了。”
——“講真,要是朱標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一—“朱標:我卡在30級就退遊了。”
——“朱棣:我直接對著太孫打出GG!”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完天幕內容。
一時間扶著石案喘息不止。花園裡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父皇息怒。”朱標連忙上前攙扶。
“孩兒這不是好好的嗎?”朱元璋抬手示意無妨。
“這天幕之上,那些飄動的文字是何意?”
一旁的朱棣插話道。
“這些想必是後世之人的戲言,聽著頗為有趣。”“四弟!”
朱標有些不悅。皺了皺眉:
“你看那些文字,說什麼‘朱棣已經在城外’,這不是胡說麼。”朱棣搖頭輕笑。
“大哥不必當真,這些言語荒誕,怎及得上咱們兄弟情深。”朱元璋卻仔細盯著那些彈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