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5年,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楊廣帶著數萬雄兵在北境大秀肌肉。被突厥始畢可汗
十萬大軍包圍在了城內。李二便跟隨雲定興將軍前去救駕並進諫。】
【突厥之所以敢圍困天子就是因為認為大隋沒有援軍。我們兵馬少,硬碰硬肯定是以卵擊石。不如在晚上四方擊鼓,白天就滿山搖旗吶喊,讓突厥人認為援軍將至。】
【雲定興覺得這少年年紀不大,還這麼狂妄自大。可誰讓少年的爹官比他大,就只好按李二的計策行事,給了他一千兵馬前去叫陣。】
——“李二是愛哭鬼啊哈哈哈哈哈哈.”。”
——“普通人摔下馬五十多次早投胎了。”
——“孫子兵法背到爛,就是為了吃好飯。”
——“雲定興:這臭小子居然說對了?”
——“結巴少年迎來高光時刻!”
——“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個當官的爹真重要。”
一—“背書困難戶狂喜:原來還能用小米粥激勵。”
大唐位面。太極殿內:
李淵和李二父子正觀看天幕。
李淵看到那段往事。
不禁捋須輕笑。
回想起當年世民在馬前大哭的模樣。倒也是往事如煙。
李二端坐案前。
看到自己幼年糗事被後人如此調侃。面上略顯尷尬。
但想到後來的功業。倒也釋然。
只是那“愛哭鬼”三字。讓他不免老臉微紅。
“世民,你當年背孫子兵法,原來是為了能吃乾飯?”李淵打趣道。
李二乾咳一聲。
“父親說笑了,孩兒當年也是一心向學。”李淵卻笑得更歡。
“這後人倒是妙語連珠,什麼叫‘普通人摔下馬五十次早投胎了’?雖不太好聽,但想來是誇你有毅力。”
殿內眾臣默默低頭忍住笑意。只見李二故作嚴肅。卻難掩眼中笑意。
“這些話語雖然新奇,倒也說得在理。若非當年刻苦,也無今日之功。”“這雲定興,當年倒是小覷了你。”
李淵感慨道。
“不過這後面還有什麼?朕倒要看看你還有什麼事。”李二心中一緊。
連忙試圖轉移話題。
“父親,您看這些新奇詞語,想必是後人的說話方式。”李淵點了點頭。
“不過這些後人,居然連你小時候結巴的事都知道。”李二無奈搖頭。
父親今日怎麼盡說些往事。正想著。
天幕又有新的畫面展現。
父子二人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過去。大明位面。
乾清宮內。
朱元璋正看著天幕中李二的歷史畫面。不覺來了興致。
觀著一個結巴少年如何從怕馬到能縱馬馳騁。從不懂兵法到運籌帷幄。
“有趣,當真有趣。”朱元璋撫著案几。對著劉伯溫笑道。
“這李唐二世民,倒是和朕有幾分相似。你看他當年也是熬苦日子,就為了把孫子兵法背熟。”
李善長見皇帝興致頗高。小心開口
“陛下說得是。這後人說話雖然古怪,卻也道出真意。那‘背書困難戶這話新奇,倒是說到了點子上。”
“朕最愛這句‘給他關上一扇門,就會被他一腳踹開’。”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
“你們說,這後人編排李二的故事,可比那些清官正史有意思多了。”劉伯溫深以為然。
“確實,那雲定興仗著資歷不把小將軍放在眼裡,後來卻被打了臉。這般記述,倒顯得生動。”
朱元璋忽然笑道。
“不過這般說來,朕當年的故事,這些後人會怎麼編排?想必更有趣。”
【突厥人看到雲定興將軍竟然派一位少年出戰,這少年還面無懼色。皇帝都還在城內,空城計都不敢玩這麼大吧?難道真有援軍?突厥始畢可汗只好向北撤軍。第一次辦事,十六歲的李二就救下了皇帝,威名遠揚。】
【隋煬帝殘暴無道,本就鬧得義軍四起。這次又慘遭突厥霸凌,百姓對他的敬畏更少了三分,紛紛起兵造反。天下反隋已成大勢。】
【楊廣派李家父子前去鎮壓,而李二卻趁機籠絡了義軍裡的豪傑。還向父親進言,不要再鎮壓起義了,成功了對名聲不好,失敗了小命不保。他向李淵偷偷展示了自己培養的死士,個個都是能在通緝令上打排位的狠茬。】
【在一聲聲“誓死追隨唐公”的追捧中,李淵大手一揮,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李淵父子起兵後準備效仿秦漢,先佔據最易守難攻的陝西關中腹地。】
【李二還下令,行軍途中一定要嚴明軍紀,不能破壞百姓莊稼,要有王師風範。可剛出發,他手下一名叫雷永吉的土匪頭子就帶著兄弟禍害了一處老漢種的桃園。】
【李二勃然大怒,就問老漢丟了多少桃子,嚇得老漢連連磕頭。軍爺說笑了,這些都是小老兒孝敬軍爺的。李二則拿出五兩銀子,遞給老漢就策馬西去。】
【雷永吉按律當斬,但李二卻假裝不知道,只是砍斷一棵樹,大喝一聲如有再犯,猶如此樹。雷永吉為了感謝不殺之恩,在後來的每場作戰中都帶著兄弟們光著膀子衝在最前列。】
【軍隊趕到西河城下時,守軍收起了護城河上的吊橋,把上名百姓留在了河邊。其中還有一名婦女抱著孩子準備投河,免遭唐軍禍害。】
【李二拉住韁繩下令全軍紮營,還向城內守軍喊話,為了城外百姓免遭屠虐,明日再戰。第二天清晨,唐軍剛開始攻城,城門卻大開,幾名敵軍向唐軍招手。兄弟們快進城,我們投唐了。】
【突如其來的投降讓李二頗感意外,還沒想清楚怎麼回事,一名敵將就跪倒在他腳下。稱
前一天要跳橋的婦女正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帶著數百人殺掉了守衛,為唐軍開啟了城門。】
——“這就是李二的人格魅力!”
——“李二:我這叫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懂嗎!”
——“你救我媳婦,我就送你一座城!”
——“義軍:唐公yyds!”
——“這波軍紀操作屬實高明,一下就收買軍心民心。”
——“李淵:好兒子,爹明白你的意思了,造反!”
——“就這素質,這軍紀,愛了愛了!”
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看著天幕中李二的故事。
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和珅和紀曉嵐也看得入神。
乾隆撫著御案。
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
這李二用五兩銀子化解桃園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