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國運昌隆,天降祥瑞。】
【其三,開創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欣欣向榮。】
【三個條件需滿足其二,才有封禪的資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六位泰山封禪的皇帝,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一—“泰山封禪就是古代版成就達成?”
“滿足兩個條件就能解鎖封禪面板!”
“好傢伙,這是古代版任務打卡。”
“古人上泰山:朝拜。現代人上泰山:旅遊。”
“建議加入非遺專案:泰山封禪打卡挑戰。”一—“司馬遷:這是我定的規則,愛封不封。”大清位面。
康熙凝視天幕。
嘴角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從小便聽聞泰山封禪之事。如今看來。
這竟是如此重要的成就。孝莊太后見他神色專注。
輕聲道:“玄燁可是在想那六位封禪的帝王?“是啊,孫兒正在思索。”
康熙站起身來。
“這泰山封禪,倒是個有趣的事。司馬遷定下的這三個標準,也著實不易達到。”索額圖上前一步。
“皇上治理天下,明德懷遠,必是那六位之一。”康熙不置可否。
只是微微一笑。
他想起自己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平息噶爾丹之亂。如今海晏河清。四海昇平。
似乎已然符合那幾個條件。只是這天降祥瑞。倒是有些玄妙。
孝莊太后彷彿看透了他的心思。
“玄燁莫要過於在意。你的功績,自有後人評說。”“說得是。”
康熙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倒要看看這六位都是何人。想必秦始皇定然在列,至於其他···”索額圖適時補充。
“皇上勵精圖治,開創盛世,想必也在其中。”康熙輕撫龍案。
“先莫要妄下定論。天幕既顯示此事,想必後面自有分曉。
“只是這些新奇詞句,卻是令人費解。什麼‘打卡、‘解鎖,真是古怪。”他心中暗自思忖。
若真有此殊榮。
倒也不枉自己數十年勵精圖治只是這等想法。
卻不便向人表露。畢竟一代帝王。當以百姓福祉為重。而非虛名。天幕閃爍。康熙重新坐定。等待後續內容展現。這六位帝王的身份。他已迫不及待想要知曉。
大唐位面。唐玄宗看著天幕。輕輕捻著鬍鬚。
這六位帝王究竟是誰。他已暗自盤算了起來。
右相張說見皇帝神色輕鬆。趕忙趨前。
“陛下開元盛世,天下昇平,定是那六位封禪帝王之一。”“張卿莫要過早下定論。”
唐玄宗悠然開口。
“不過朕確實對這六位帝王頗有興趣。秦始皇自不必說,漢武帝想必也在其列。至於其他張說恭敬道:“陛下治下,萬邦來朝,百姓安居。”
“這‘深受百姓愛戴’一條,陛下已是穩穩佔住。”姜皎在一旁笑道。
“是啊,如今長安城內,夜市繁華,百姓歡歌。這不正是社會欣欣向榮的景象?”玄宗聽著群臣的恭維。
心中也頗為受用。近來朝野上下。確實一片祥和。開元十三年以來。邊疆安定。文治武功皆有可觀。這封禪大典。
或許真有自己一席之地。不過他轉念一想。
這天幕所說的“任務”之類的詞句。倒是令人費解。
莫非是上天示警。
還有什麼條件尚未達成?“陛下。”
張說又道:“依臣看來,這三個條件,陛下已然佔得其二。”“哦?張卿如何說?”
玄宗饒有興趣地問道。
“陛下英明神武,朝野歡騰,這是其一。邊疆安定,百姓富足,這是其二。至於天降祥瑞,想必也快了。”
玄宗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他倒要看看。
這六位帝王都是些什麼來頭。若真有自己一席之地。
倒也不枉費這些年的勵精圖治。
“這泰山封禪,還真是講究。”茶館裡一片議論聲。
民間百姓們談起此事。
既覺新鮮。
又頗為嚮往。茶客們品著香茗。
細細品味著天幕中的內容。
“原來泰山封禪還有這般講究,我等竟然不知曉。”
“可不是麼,看來不是什麼皇帝都能去的。”
百姓們細細琢磨著司馬遷定下的標準。覺得既新奇又有趣。
朝中那些大臣們成天嚷嚷著祥瑞。原來是為了這個。
至於什麼大一統、賢明能幹。
倒是讓他們想起了如今的盛世景象。
“依我看,咱們當今聖上,說不定就是那六位之一。”“噓,這話可不能亂說:”
茶客們低聲議論又忍不住笑起來。
這泰山封禪。
倒像是皇帝們的考核。
平日裡只知道皇帝登泰山是件大事。
沒想到還有這麼多門道。
“這司馬遷也真會給皇帝們出題目。”
“可不是,這比科舉還難呢。”
聽著周圍的議論。大家都笑著搖頭。
這天幕上的新奇詞語雖然不懂。但意思倒是能猜個大概。
茶客們你一言我一語。
為這泰山封禪找到了新的樂趣。在他們眼中。
這倒像是皇帝們的一場考試時。要滿足兩個條件才算及格。
至於那六位皇帝是誰。倒讓他們充滿期待。
“這可真是個稀罕事。”
“可不是,咱們也算是見識到了。”
【第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作為華夏首位在泰山進行封禪的皇帝,可以說沒有秦始皇在此封禪,泰山就沒有今天的名氣。】
【始皇帝的功績更不必多說。他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首箇中央集權大一統王朝。而後又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靈渠、通馳道、築長城、御外敵。】
【統一六國後,贏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採用“皇”“帝”二字組成“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並以“朕”自稱。】
【為了提高皇帝的權威性,秦始皇效仿四方巡狩制度,在各地刻石頌功,並舉辦儒生們信奉的封禪大典,以此彰顯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