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連後人都說朕有此資格,又何必推辭?”竇融小聲道。
“陛下這是被河圖和天幕雙重勸進了。”劉秀哈哈大笑。
繼續看著天幕上不斷閃現的文字。正想著。
天幕又有了新的變化。
【第四位,唐高宗李治。】
【李治作為守成之君是否有封禪泰山的資格,一直是人們—討論的問題。】【李治雖沒有特別離譜的差錯,但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豐功偉績。】
【但排除時代的侷限性和優越性,他依然是一個能力不俗的皇帝。】
【他繼位後首先將權力從權臣手中奪回,打破自北周以來關隴貴族壟斷朝政的局面。大力提拔寒門士子,使皇權高度集中。】
【其次他還繼承了貞觀遺風,為武則天和李隆基兩朝的繁榮攢下基礎。】
【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和鋪墊,貞觀之治可能就只是一個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
【無論是用君主無為而治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功業來衡量,他都是一個成功的皇帝,也勉強有封禪的資格。】
【而老李家最讓人遺憾的是文治武功雙全的李二,卻沒能封禪泰山。不是他不想去,也不是他不夠格。而是三次機會擺在他面前,李二都沒有抓住。】
[..]
【第一次是出了“攪屎棍”。】
【貞觀5年和6年,就有大臣拍馬屁慫恿封禪。李二想表面謙虛一下,結果魏徵順著樓梯往上爬。】
【先是給李二戴了頂高帽,大肆表揚李二,緊接著話鋒一轉說封禪開支過大,會給百姓造成巨大負擔,所以不能去。】
【唐太宗雖然氣的牙癢癢,但自己挖的坑跪著也得跳,只好無奈作罷。】
【第二次是因為出了“掃把星”。經過十年的修身養性後,天下大治。連魏徵都同意封禪了,還和房玄齡一起議定了儀典。但好巧不巧,彗星出於西方。加之太子勾結突厥企圖造反,登封計劃再次泡湯。】
【第三次是因為出了“糟心事”。李二原本計劃50歲那年圓夢泰山,但剛收降的薛延陀需要安置,河北又發了洪災,高句麗還在打仗,不得已暫時停止封禪。】
【隔年李二因病駕崩,封禪大夢成了李二的終生遺憾。】
【但唐高宗李治並沒有忘記父親心中的牽掛,主打一個你的夢想我替你圓。於麟德二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前往泰山。並於同年十二月,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完成父親夙願。】
——“這是一個有孝心的富二代。”一—“封禪失敗三連+1”
一—“前面鋪墊這麼多就為了這一刻。”——“太子:老爹我這是在幫你省錢。”一—“魏徵:專業拆臺三十年。”
——“終於等到解鎖封禪成就了!”大唐位面。
李二站在殿中。看著天幕上的內容。面色陰晴不定。
手中的茶杯不知不覺捏得更緊了些。長孫皇后輕聲道。
“陛下息怒。”李二冷笑一聲。
“朕倒要看看這承乾究竟在搞什麼鬼!”魏徵欲言又止。
房玄齡連忙上前。
“陛下,太子之事已過去多時···”“你看看!這後人說得多好。”
李二指著天幕。
“什麼掃把星、糟心事。朕三次封禪,三次都被攪和了。這承乾,真是好樣的!”程知節悄聲對尉遲恭說。
這些新奇詞語倒是說得生動。“倒是治兒···”
李二的語氣突然柔和下來。
“後人都說他替朕圓了夢想。這孩子,倒是有心了。”房玄齡見機道。
“九成宮新殿已修建完畢,不如請太子李治移居過去?”李二點點頭,目光依然盯著天幕。
“治兒確實該多加培養。這後人說得對,他雖是個守成之君,卻為開元盛世打下了根基。魏徵欲言,卻被李二瞪了一眼。
“魏卿,你那張嘴確實夠損的。當真是先捧後打!”殿內眾人都忍俊不禁。
魏徵也只得摸摸鬍子。默默退下。
李二又看向長孫皇后。
“這便是我兒的未來了。雖說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功績,倒也算得上一個賢君。”正說著。
突然看到天幕上關於武則天的隻言片語。李二不禁皺眉。
這又是什麼情況?
看來得提醒治兒一番才是。大明位面。
老朱看完天幕上的內容。重重地錘了一下龍椅扶手。李善長和劉基相視一眼。看來陛下是動了真火。殿中沉默了片刻。老朱忽然大笑起來。
“這李家父子倒是有意思,一個沒封成,一個替他封了。你們說說,這算不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基撫須笑道。
“陛下所言極是。這天幕上說什麼寒門翻身,倒是跟陛下有幾分相似。”胡惟庸接話道。
“是啊,這李治能從權貴手中奪回權柄,確實有幾分本事。”老朱卻突然正色。
“哼,這些個世家大族,還不是仗著祖上的餘蔭作威作福。李治倒算是個明白人,知道提拔寒門。”
徐達看著天幕若有所思。
“這魏徵倒是個有趣的人物,敢這般直言相諫。”“有趣?這分明是給自己主子上眼藥。”
老朱冷笑:“什麼先捧後打,這種臣子留著也是禍害。”湯和輕聲說道。
“陛下,這天幕上的評說倒是新鮮,什麼職場大戲,聽著倒像是在說朝堂之事。”老朱擺擺手。
“朕倒是對後面的皇帝更感興趣。這唐朝能有這般氣象,看來後面的皇帝也不簡單。”眾臣見老朱興致漸起。
紛紛圍攏過來。
等待天幕上新的內容。老朱卻在想。
這些皇帝封禪的事蹟。倒是給了他一些啟發。天幕上的光影流轉。老朱眯起眼睛。
等待著下一個故事的開始。這些帝王的功過是非。
倒應該好好看看。畢竟治國安邦。
就該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聽聞李二未能登泰山封禪。
古人們不禁連連嘆息。
心道這般盛世天子居然三次錯過良機。倒真真是可惜。
圍觀之人紛紛搖頭一邊議論著天象。一邊感慨命數使然。
“這也太戲劇性了,封一次泰山還能遇上這麼多麼娥子。”“你不懂,這分明是天意使然啊。”
看著天幕上的內容。不少人暗自尋味。覺得李二這般英主。
竟被一顆彗星耽擱了大事。也是天意弄人。
尤其是聽到魏徵那一段。不少人忍俊不禁。
心想這老臣當真是敢說敢諫。怪不得能在朝堂上立得住腳。“這魏徵可真是個妙人。”
“可不是,又摔又拆的,把皇帝都整得沒脾氣。”至於李治代父登封一事。
倒是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有人暗自感慨這份孝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