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盤點現代封神人物

第41章 古人看宋真宗封禪,劉徹傻眼了:他也配?

也有人覺得李治雖為守成之君。卻也算得上克己奉公。

治理有方。

更有人打趣道這事兒怎麼還能讓武則天也跟著去了。這下可真是全家總動員。

“你說李治是不是存心讓他娘也沾沾這份喜氣?”“這話可不敢亂說,誰知道是何緣由。”

看客們聽到李二臨終前還惦記著封禪大事。不禁為這位千古一帝感到惋惜。

又見其子最終完成父願。

倒也覺得這般結局也算圓滿。雖說李治名聲不及其父。

但能繼承父志。守成中興。

在場之人也不禁對這對父子生出幾分敬意。

“這老李家的父子情深,倒是讓人頗為感動。”“可不是,這才是真正的繼承父志啊。”

【第五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一生極具反差,前半生將大唐推向最高峰,開創華夏曆史上最強盛世,開元盛世。後半生卻將其帶入安史之亂的深淵。從此大唐由盛轉衰,一蹶不振。】

【但李隆基的前半生單憑一個“開元盛世”就足有泰山封禪的資格。他先後平定韋后之亂,剷除姑姑太平公主,結束宗室亂政的局面。而後勵精圖治,虛懷納諫,發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國力空前強盛。】

【開元盛世建盛業之中華,響徹寰宇。開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

【...】

【第六位,宋真宗趙恆。是最後一位進行泰山封禪的皇帝,泰山封禪也因他掉價。自此,再也沒有皇帝願意去泰山封禪。】

【宋真宗是個守成之君,一生沉溺於“東封西祀”中,把前代的積蓄揮霍殆盡。他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加深。到其晚年已經“內之蓄藏,稍已空盡”。】

【而宋真宗最有名的事蹟,就是親征遼國,簽訂澶淵之盟。】

一一“老李家基操六六六,前期開局極度順暢。”

——“自從李隆基開局之後,突然發現前面幾個皇帝都是新手村難度。”

——“這就是真實版的盛極而衰嗎?開元盛世yyds!”

“誰能想到最後一個封禪的皇帝居然是個氪金玩家。”

一—“國庫空空警告,趙恆老鐵你悠著點花!”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看到別人封禪自己也想去玩。”大清位面。

清朝康熙帝看著天幕上的內容,不禁連連搖頭。

“你們瞧瞧,這宋真宗把好好的封禪大典都玩成什麼樣子了?”“確實是,把國庫掏空去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康熙細細品味著天幕上那些新奇詞句。雖然有些不解。

但也覺得頗為有趣。

“這後世之人倒是會說話,一個個詞兒雖然古怪,可說得是一針見血啊。”看到宋真宗為了封禪勞民傷財

康熙不禁想起自己南巡江南時的情景。

心道這般鋪張浪費。

難怪宋朝會積弱。

再看那澶淵之盟。

更是暗自冷笑。

堂堂天朝上國。

竟然年年進貢。

這等屈辱之事。

他康熙是斷然做不出來的。

“花錢買平安?呵,這等軟弱之舉,怎配稱帝王?”

身邊大臣見康熙神色不虞

也紛紛附和道宋真宗確實不該如此揮霍。

康熙卻擺擺手。

又指著天幕上李隆基的故事。感慨這盛世興衰。

確實令人唏噓。

“這李隆基前後對比,倒是給後世帝王提了個醒。治國之道,當以民生為重,而不是這些表面功夫。”

看著天幕上後世百姓的評論。

康熙倒也被逗得開懷。

覺得這些議論雖然大膽。卻也說出了不少真知灼見。

大漢位面。

漢武帝劉徹凝視天幕良久。

面帶不屑地瞥了幾眼宋真宗趙恆的事蹟。隨即放聲大笑。

“這趙家後人,倒是會糟蹋祖宗基業。”

身旁侍臣紛紛附和。

有人笑道那宋真宗跟趙匡胤比起來。確實差得遠了。

劉徹撫須輕哼。

心中暗道自己當年東巡泰山。

那是真真正正要祭天封地。

絕非這般只顧排場的虛妄之舉。花費千金只為沽名釣譽。

這等不肖子孫。也配稱帝王?連年供奉契丹。如此怯懦行徑。更是令人不齒。

“朕倒要問問,這趙恆究竟做了何等功績,也敢跟前朝列位帝王相提並論?”眾臣你一言我一語。

說那宋真宗除了修廟建觀。就只會揮霍國庫。劉徹聽得連連點頭。

想起自己平定匈奴、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更覺得這等軟弱天子實在可笑。

“真是可惜了泰山封禪這等大典,到了宋朝,竟成了這般模樣。”劉徹回想起自己當年登泰山時的威儀。

那才是真正的封禪大典。不像這趙恆。東跑西顛。全然不顧百姓疾苦。這等昏聵之君。

難怪後人要編排嘲笑。劉徹聽著眾人議論。

只覺得這趙恆當真成了千古笑柄。

“也罷,就讓他做這最後一個登泰山的天子吧,省得再有人平白糟踐了這份體面。”

【公元1004年,遼國國運昌隆,蕭太后帶著兒子親率軍隊,南下入侵。軍隊很快瀕臨澧州城下,很多大臣主張向南遷都,重新集結軍隊,再反擊遼國。】

【但是宰相寇準卻反對遷都,極力主張宋真宗御駕親征鼓舞士氣。宋真宗經過前思後想決定北上督戰,鎮守澶洲的宋軍因他的到來士氣大振,逐漸反敗為勝,令遼國元氣大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