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盤點現代封神人物

第17章 高爐鍊鋼法,震驚古人!大唐皇帝令:即日起,大唐大鍊鋼鐵!

珠玉在前。

老朱直接一手‘拿來主義’。

也要效仿這後世編撰一本大明版的《赤腳醫生手冊》然而。

朱標卻有些猶豫。

“父皇,這醫家敝掃自珍,看病的方子向來都視若珍寶,就算是朝...”朱標想到了很多。

朝廷讓他們交方子。他們就會交嗎?無獨有偶。此時的永樂位面。朱棣也心動了。

隨即也下達了類似的命令。

“皇上,咱們總不能強搶吧?”

“這天下的大夫哪個願意把祖傳的方子交上來?”朱高熾愁眉苦臉的。

這事情雖然可以造福大明百姓。

但是難度...太太太太太大了!

“你說的有道理。”

朱棣捋了捋鬍子。

一時也犯難了。

這時。

朱瞻基眼珠一轉。

往前走了幾步。

湊到朱棣跟前。

“爺爺,孫兒有個主意。”

朱棣瞥了他一眼:“你說。”朱瞻基組織了一下語言。

說道。

“爺爺,大夫們捨不得把方子拿出來,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來,方子祖傳,丟掉了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難免心裡過不去。”

“二來,方子留在手中,那就是個下金蛋的寶貝,誰家願意捨棄了這財路?”“所以孫兒想著,咱們得對症下藥。”

“他們不是不想辱沒先人嗎?”

“只要交出方子,那咱們就加封他們的先人,另外再給予嘉獎,賜予功名。”

“他們不是捨不得這財路嗎?”

“那咱們就給他們個飯碗,包他們個父死子繼!”

“孫兒看天幕中這教員有一句話說的極對,他衛生部是農民的衛生部,咱的太醫院,也可為農民的太醫院!”

“除了京城之外,咱也可以在大明各府甚至各縣都設立朝廷的醫院。”

“只要交出了方子,就能成為其中坐館的太醫,有一個官身。”

“如此一來,面子裡子都有了,錢財賞賜有了,官身有了,還能領俸祿。”

“還愁他們不交方子嗎?”

朱瞻基很受朱棣寵愛。因而暢所欲言。絲毫沒有顧忌。

而當聽到他的這個辦法之後。不僅是朱棣。

一旁的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也全都忍不住側目過來。

太孫這法子...妙啊!“不錯不錯!”“這個法子好!”

“朕捨得加封,捨得賞賜,捨得扔出去一大把官,還怕他們不心動?”

“而且如此一來,朕還為天下百姓建了一座大大的太醫院!”

越想。朱棣越覺得可行!

而一旁。

受到朱瞻基的啟發。

朱高煦也不知道哪條筋搭上了。“皇上,兒子還有個辦法。”

“如果咱都這樣了還有那不想交房子的,就把他們的名字統統的昭告天下!讓天下百姓戳他們的脊樑骨!”

“兒子就不信這群人能頂著天下百姓的唾罵還端著!”

別說。

你還真別說!這法子也很頂!就是忒損了些。

當然了。

永樂大帝也不管這些。

此時在他心裡。不光是永樂大典了。

單單隻要是修成了此書。

“那樣就算朕到了九泉之下,父皇也不會怪罪咱了吧?”

望著天幕。

朱棣心潮澎湃!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父子不約而同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擇其善者而從之。

修書!

修大明版的《赤腳醫生手冊》!

而在其他位面。

只要是想幹點正事的皇帝們也都或心動、或行動。畢竟幹這事可太賺了!

往私了說。

這是個大大刷名聲的好機會。

天下的百姓以及他們將來的子孫。

誰拿起醫書看到上面的某某皇帝某年。會不在心裡說一聲‘好皇帝’?

而往公了說。

這造福的可是天下百姓!不可預見。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各朝各代的醫生們都要有的忙了。

“不愧是後人公認的神書。”

“僅僅一本《赤腳醫生手冊》,就讓朕所獲頗豐。”“那麼其他四本呢?”

“又有何神奇?”看著天幕。

劉徹對其他四本神書更期待了。在這種期待中。

天幕中。

第二本神書的介紹出現。

赫然是他之前極為關心的....

【看完《赤腳醫生手冊》我們再來看四大神書的第二本一—《簡易高爐鍊鋼指南》】

天幕中。

後世所謂‘天書四卷’的第二本出現。

赫然就是劉徹最為關心的鍊鋼之法!“來了!”

“鍊鋼之法!朕要的鍊鋼之法!”當看到影片第二段的開章。

劉徹立即眼眸一亮!而與此同時。無數的皇帝們。

甚至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眼神裡也都寫滿了後期。

“天幕要教我們後世的鋼鐵高產之法了嗎?”

【看完《赤腳醫生手冊》我們再來看幾本神書的第二本——《簡易高爐鍊鋼指南》】

【如果回到了古代,工業興國是必不可少的。】

【而如果要工業興國,那麼作為國家工業的基礎——鋼鐵就是各位穿越者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畢竟擁有了一定的鋼鐵產量才能暢談工業抱負,鐵路、高樓大廈、各型機械.....哪哪都是吞鐵大戶。】

【...】

【如果回到古代想要實現鋼鐵自由,首先我們得知道古人是怎麼鍊鋼的。】

【那麼古人到底是怎麼鍊鋼的呢?】

【從長沙的一座春秋晚期的墓莽中曾經發掘出了一把銅格‘鐵劍’,這說明從春秋晚期起,古代就已經有鍊鋼生產。】

【而到了西漢時期,智慧的古代工匠又發明了‘百鍊鋼’的新工期。】

【此後,西漢中晚期發明炒鋼技術,漢代以後發明了灌鋼法,一直沿用到明清。】[...]

【事實上,華夏古代的鍊鋼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

【在華夏之外,同時期的羅馬人用的鐵劍一刺就彎,經常打著打著要在地上踩直了再用,所以羅馬多用寬短的短劍。】

【一直到了15世紀,大約到了我國明朝時期,歐洲的鍊鋼技藝才走到了我們春秋晚期,出現了鑄鐵。】

【之後的幾百年,他們把我國古代從戰國到漢的技術發展路線重複了一次,一直到19世紀中期才進化成了現代鍊鋼技術。】

天幕中。

關於鋼鐵的部分開始講起。劉徹看的頻頻點頭。

“不錯,這鋼鐵的確重要無比。”

“就不說大軍所需的鋼刀戰甲無數,就光是民間百姓的日常所需,也都是一個海量的數字“如果沒有足夠的鋼鐵,我大漢又如何能抵擋匈奴?”

劉徹感想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