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每次訓練部隊,都能感受到將士們精神面貌的變化。”“我就說孔明不一般!”
劉備拍案而起。
“光是這份治軍的本事,就知道他日後必成大事。”
“這些年他在軍中勞心勞力,如今總算要派上用場了。”
“況且魏軍雖強,但要過這樣的山路來攻打我們,怕是也要掂量掂量。”關羽沉聲道。
“孔明這些年在軍中的威望,可不是靠耍小聰明得來的。”劉備語氣中滿是自豪。
“你們說,他這次北伐,會不會·趙雲望著天幕中的秦嶺山路。
“主公放心,以孔明的能力,必然能帶領大軍平安透過這些險地。“哈哈哈!我倒不擔心這個。”
劉備笑得開懷。
“就是想著,等孔明凱旋歸來,我得好好給他擺一桌慶功宴才是。”大漢位面。
“原來如此!”
劉徹一掌拍在案几上。
“我大漢軍隊雖然驍勇善戰,但在軍紀上確實還有不足。難怪每次遠征匈奴,總有將士掉隊。”
霍去病眼中精光閃爍。
“陛下,末將之前只顧著追擊敵軍,倒忽略了這軍紀的(趙趙好)重要性。原來行軍打仗,首要之事是治軍。”
“青兒,你看看。”劉徹轉向衛青
“我們每次出兵,路上損失的將士比打仗死的還多。”
“若是能像諸葛亮這般治軍,單是這一點就能省下多少糧草。”衛青沉思片刻。
“末將受教了。以前總覺得打仗就是要勇猛精進,現在看來,治軍才是根本。”“你們說得對。”
劉徹站起身來。在殿中踱步。
“我大漢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若是沒有好的軍紀,又有何用?這次北征,就按這個方法練兵。”
霍去病興奮地說。
“末將這就去調教士卒,一定要把軍紀練得比諸葛亮更好。”
“慢著。”
衛青提醒道。
“治軍之道不是一日之功。陛下,依末將之見,不如先從小隊開始練起。”
劉徹連連點頭。
“對對對,就該這麼辦。等軍紀上了軌道,打匈奴就不用總擔心將士們半路生病凍死了。霍去病意猶未盡。
“陛下,那此次北征···”“不急,先把軍紀練好。”劉徹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
“到時候就算翻過陰山,大軍也能保持戰力。這才是真正的強軍之道......”
......
“這才是真正的行軍打仗啊!平日裡看話本,盡是說什麼大將衝陣、智謀百出,今日才知道都是哄人的。”
“可不是嘛,誰能想到打仗最難的竟是讓士兵好好走路、整整齊齊地紮營。”酒桌邊有人搖頭晃腦。
“我看啊,諸葛亮比那些個殺敵萬千的猛將都厲害。”
“你們想想,就咱們這兒的官兵,平日裡在城裡走都歪歪扭扭的,更別說翻山越嶺了。”
“我倒是見過行軍,那叫一個亂啊!各自找各自的路,後面的跟不上前面的,沒走多遠隊伍就散了。”
“你這麼一說,我可算明白為啥咱們這兒的軍隊老打不贏了。光會喊打喊殺有什麼用,連隊形都站不齊。”
樓上雅座裡傳來一陣感嘆。
“這麼說來,我們平時看的那些戲文裡的名將,怕是有不少都是徒有虛名。”“對啊對啊,整天就知道講什麼神機妙算,結果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
“這麼看來,打仗真不是那麼好玩的事。光是讓幾萬人在山路上走得整整齊齊,就夠讓人頭疼的了。”
“諸位,你們說咱們要不要給本地大營送個建議,讓他們也這麼練兵?”此言一出頓時引來一片鬨笑。
“得了吧,就咱們這些當兵的,能把軍服穿整齊就不錯了,還想學人家蜀漢軍隊呢!”
【這主要是因為諸葛亮本人搞依法治國,而且他又是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整個蜀漢團隊都極度廉潔,這就是陳壽說諸葛亮“治戎為長”的原因。】
【諸葛亮善於治軍,那肯定發揮軍隊令行禁止的優點,大軍開拔隴右,靠所謂的氣勢把隴西諸郡圍起來逼投降,不戰而屈人之兵,損失最小。】
【事實如此,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直接投降,何況諸葛亮又不是結硬寨打呆仗。】
【幾次北伐過程中有疑兵,有圍點打援,只是因為蜀漢國力輸不起,所以諸葛亮一直求穩
【咱們開國十大元帥也不是個個都靠打仗出名的對吧,領導力才是最重要的,像陸允杜預也類似這種情況。】
【諸葛亮就是個統帥型軍事家,有了他一次次在秦嶺裡來回穿梭的經驗,後面姜維等人維承諸葛亮的行軍思路,一次次的在秦嶺裡來回穿梭。】
一—“統帥型軍事家就是不一樣,穩得很”
一—“諸葛亮:走過最多的路,翻過最高的山”
一—“廉潔這一條太關鍵了,難怪軍心這麼穩”
一—“以身作則確實是最好的領導方式”
一—“姜維:感謝諸葛亮開通秦嶺山路打卡攻略”
一一“三個郡直接投降,這戰績也太頂了”
一—“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波操作太強了”
大秦位面。
“這才是治軍之道!”秦始皇站起身來。目光炯炯。
“以身作則,法度分明,難怪能讓軍隊令行禁止。李斯,你看看人家這個廉潔的制度。”李斯連忙回應。
“陛下明見。臣觀此人治軍,確實與我大秦軍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在賞罰之間,似乎更多了幾分仁義。”
“仁義?”秦始皇擺手。
“朕倒覺得這是真正的法治。”
“你看他帶兵打仗,不是靠一時血勇,而是靠軍紀和治軍之道。王翦將軍,你覺得如何?王翦思索片刻。
“臣在統帥六國之戰時,深知軍紀之重要。”
“這諸葛亮能讓大軍在秦嶺山道中來去自如,確實非同小可。”
“朕終於明白了。”
秦始皇來回踱步。
“原來打仗不只是要勇猛精進,更要懂得治軍之道。這三個郡不戰而降,就是最好的明證
“陛下所言極是。這諸葛亮能在軍中立下如此規矩,讓將士心服口服,確實值得我們借鑑李斯附和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