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白象:我要打十個!兔子:你連我一個都打不過”
一—“西伯利亞土豆公司:誠招腳盆雞長期員工,包吃住”
一—“從老虎變貓,從夢想到躺平只需要一次速通”
——“漢斯貓每天美滋滋喝可樂,再也不想打仗了”
一—“經驗分享:挑戰前請先買好回程機票”
一一“白象:我要上訴!兔子:收到,已駁回”
大漢位面。
“這些小獸倒是有趣,竟敢輕易挑戰這等副本。”劉徹撫摸著案几上的玉璧。
“不過兔家當真了得,與匈奴一戰時,我大漢尚且需要十萬大軍。兔家卻能一個月就讓敵軍敗退。”
霍去病正在飲酒。
“臣觀白象倒像是當年的匈奴單于,明明實力不足卻偏要逞強。這一票否決權更是有趣,比臣當年收復河西走廊還要痛快。”
“這腳盆雞更是可笑。”衛青笑著搖了搖頭。
“一口氣挑戰三個副本,最後倒好,全軍覆沒不說,還要去挖土豆。比我們打敗匈奴還要悽慘。”
劉徹輕撫龍案。
“漢斯虎也是個妙人,明明已經得了一處勝利,卻偏要貪心。”“這下好了,直接從虎變貓,倒是省了不少麻煩。”
“藍星副本倒像是一處試煉場。”衛青捻鬚說道。
“臣記得當年與匈奴大戰,還要靠陛下調遣天下之力。如今兔家隨手就能讓敵軍聞風喪膽霍去病放下酒杯。
“這些小獸倒也有趣,一個個自詡英雄,到頭來卻都折在這副本之中。只有兔家,真有幾分本事。”
劉徹望著天幕。
“朕派你們北擊匈奴,也是想要開疆拓土。如今看來,這後世子孫倒是青出於藍。”“不過這些小獸也真是有趣,一個個明知不敵,卻偏要去試試。”
大宋位面。
宋仁宗趙禎與包拯、范仲淹在文華殿觀看天幕。窗外簷角掛著銀鈴。
隨風叮噹作響。包拯正磕著瓜子。
把殼整整齊齊擺成一排。
“白象有意思,打不過就絕食,結果還真讓人退了。”“又想著廢除人家的權利,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哈哈!這些小獸也太能折騰了。”范仲淹撣了撣袖子上的茶漬。
一邊擦拭著硯臺。
“腳盆雞倒好,一下子惹了兩個強敵,這下好了,連土豆都得跑去挖。”
趙禎攤開摺扇輕輕扇著。
不時用扇柄敲打著案几。
“兔家倒是厲害,一個月就讓敵軍退卻。”
“漢斯虎也是可笑,佔了一處就想要三處,結果反倒把自己變成了貓。”“臣記得那些小獸還在天幕裡說什麼‘聯邦肥宅’。”
包拯捋著鬍鬚。
將一把瓜子扔進嘴裡。
“這下從前線戰場變成了後院躺椅。”范仲淹放下手中的毛筆。
抖了抖衣袖上的墨點。
“這些副本倒像是我們的科舉考場,考不過還非要硬闖,這不是自尋煩惱嗎?”趙楨拿起茶杯。
卻被燙得直甩手。
“這後世打仗還能像趕集似的,一會兒這個來,一會兒那個來。”文華殿內青煙繚繞。
趙楨一邊呼著被燙到的手指。
一邊聽著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那些不自量力的小獸們。
倒像極了朝堂上那些爭權奪利的大臣。到頭來不過是鬧出笑話:
而這個威名赫赫的兔家。
卻讓這位勵精圖治的帝王感到幾分欽佩。簷下的銀鈴隨風輕響。
彷彿也在笑話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獸們。
【駱駝的副本則是被迫開啟的,而且還連續開啟了三個,霧都孤兒,凜冬將至、怒海狂濤。】
【最後駱駝憑藉自己的毅力,一路堅持到了勝利,這次副本三連開讓約翰牛徹底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毛熊由盛轉衰,最後去世,大毛繼承了大部分遺產。】
【鷹醬則花了2萬億美元,成了冤大頭不說,最後走的時候也是恨鐵不成鋼。】
【三十萬有編制的駱駝,幾個月不到全都投降了,某兔子看了也不得不說一句,就是五萬多頭豬,抓三天也抓不完。】
【紅星猴也開啟過三個副本,鐵塔尚在、怒海狂濤這兩個也是被迫開啟的,不過在兔子和毛熊的幫助下,它成功守住了擂臺。】
【把鷹醬趕走後的它自信心爆棚,緊接著挑戰了長城守望,結果跟白象一樣,一個多月被打成了首都保衛戰,從此進入了石器時代。】
一—“心疼駱駝被迫營業”
——“30萬駱駝速通投降,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約翰牛解鎖成就【日不落帝國】”
——“建議把這30萬駱駝送去西伯利亞挖土豆”
一—“長城守望副本:新手勸退聖地”
一一“白象:歡迎加入首都保衛戰聯盟”
一一“建議把2萬億捐給非洲,起碼能當慈善”大明位面。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熄端坐龍椅。身旁侍立著大太監魏冕。
天幕畫面剛剛散去。
殿內一片寂靜。
“魏冕,這天幕所示,當真令朕意外。”
嘉靖輕撫御案。目光深邃。
“駱駝竟在短短數月間土崩瓦解,三十萬人馬盡數投誠,較之我大明剿滅瓦刺,可謂天差地別。”
“陛下明鑑。”
魏冕躬身答道。
“臣觀鷹醬耗費巨資,卻終究無功而返,倒是與我朝練兵不成反惹禍患的土木堡之變有幾分相似。”
嘉靖微微頷首。忽又輕笑。
“紅星猴倒是有趣,有兔子與毛熊相助,一度春風得意。”“可惜不知天命,妄圖挑戰長城,終至身陷泥潭。”
“此般情形,與我朝開國之初,北元覬覦中原,卻被朱兄擊退的往事竟有幾分相似。”魏冕正欲附和。
卻見嘉靖神色漸凝。
“然而兔子竟能令諸方勢力為之震懾。朕觀天幕中諸般變化,雖有勝負更迭,卻無不與這兔子有關。”
“想那日不落之名,亦是因兔子而起···”嘉靖起身負手。
舉目遠眺。
“朕倒要多觀幾次這天幕,看看這方世界,究竟還有什麼變化。魏冕,著人記錄下這些顯示,朕要細細研讀。”
魏冕應聲而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