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刈羽

第105章 武田德政

雖然武田信虎透過對北條領的濫妨狼藉以及亂取足弱,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一些甲斐國內的矛盾,但仍然需要面對颱風、水災等自然災害過後的饑荒。

故而,武田信虎不得不在領內頒下德政令,以此來減輕領民的負擔。

“德政”本來是指“有德的政治=善政”的意思,十四世紀後半期,變成了僅僅指“免除債務”的意思了。尤其是在室町幕府統治時代的後半期,可以頻繁地見到在徵夷大將軍更替時人們爆發一揆,要求足利將軍家施行“德政”(免除債務)。百姓們漸漸開始認為德政是同改元一樣是迎接新時期到來的標誌,因此在將軍更替時發生“新時期的到來=德政”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德政令的頒佈,嘆息者和欣喜者都有,但是大多數人都在嘆氣和悲傷。同受到德政令恩惠的債務者相比,更多的人則是站在被德政令損害利益的放債人的立場上。在歡迎武田家頒佈德政令的同時,自然會有一些微辭。

這個理由則是因為德政令往往會招致當地經濟的混亂。農作物的收穫以及在地領主的年貢等,一般獲取收入的機會只有一年一次,至多也不過二到三次。在當時的時代下,人們經常向金融業者(當地的寺社以及有德人,即富裕階層)借來錢財與糧米用以維持生活。這和現代企業向銀行貸款資金用作經營是一個意思,與其說進行金融活動的寺社與有德人是以此獲得暴利的高利貸者,不如說他們承擔的是支撐當地百姓(在困難時)生活的任務。

然而,德政令下發以後,到此為止的債務統統取消。百姓以及中下層領主們雖然暫時從負債中解放了出來,但是如果他們在下一次收入的到來之前,想向放債人借錢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金的話,那就變得相當有難度了。因此如果不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德政令都不會隨便頒佈,德政令通常都是在戰國大名為了拯救崩潰邊緣的領國危機時才會使用的最後手段。

這“一定的情況”指的便有例如當地陷入了戰爭狀態等等。

另一方面,武田信虎深知北條家並非是武田家能一舉擊敗的物件,為了儘可能緩和甲斐一國的內部矛盾以及就食於他國,他很快就將目光投向了甲斐國北面的信濃國。

而信濃一國的面積又是甲斐一國的兩倍有餘,所以武田信虎打算先與割據諏訪郡的諏訪家交好並聯姻,而後再出兵北上,對佐久郡、小縣郡等地進行蠶食鯨吞。

於是,武田信虎就將自己的女兒禰禰嫁給了諏訪家家督諏訪賴重。這時的諏訪賴重二十四歲,而禰禰卻只有十二歲。

為了強化武田家與諏訪家的同盟,武田信虎甚至還將位於甲斐巨摩郡、信濃諏訪郡兩郡境目地帶的一部分領地讓渡給了諏訪家。

諏訪賴重得了便宜自然是親自前往甲斐拜見岳父武田信虎,武田信虎也是之後親自前往諏訪郡進行訪問,兩家的關係可謂是非常親密。

據說禰禰嫁入諏訪家之時,諏訪郡發生了許多怪異的事情。十一月八日夜裡,諏訪大社上社的大殿裡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三次巨大的噪音。十一月二十日開始,諏訪湖便開始結冰,此後冰面一度消融,但是在十二月、次年正月又再次結冰。人們對此都議論紛紛,在此前從來沒有出現過諏訪湖會在一個冬天裡結冰三次這樣的事。

諏訪郡的人們紛紛認為這是不吉之兆,認為諏訪郡即將迎來大亂。為此,諏訪賴重不得不向諏方大社上社奉納了神馬,祈求神靈的庇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