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辦廠,你辦成太空要塞?

第1206章 混亂

除此之外,華衛科技雖然沒有得到榮耀那般財大氣粗,砸錢搞到碳基晶片的首發供應,但是也在大力投資自己的海思半導體公司,聲稱,將會做出不輸於碳基晶片的矽基晶片。

並且還拉來了中原半導體,作為華衛矽基晶片的核心生產代工企業。

雖然中原半導體公司的矽基晶片代工裝置、技術,是由新科集團提供,甚至連核心工程師都是由新科半導體公司培訓的,但是當華衛立起在矽基晶片賽道超越新科半導體的旗幟時,還是有不少不滿新科集團的使用者,對華衛豎起了“大拇指”。

“鯰魚效應證明了,市場環境必須要有足夠的競爭壓力,才能夠更加活潑,新科集團一家獨大,所有賺錢的事情都想做,這是絕對有問題的,我支援華衛,下一部手機就選華衛Mate!就是價格再少一點就好了。”

“如果華衛科技能夠走出新的技術路線,那咱們大夏聯邦就有兩條技術路線都走到國際最前面,到時候,英偉達、英特爾這些企業,怕不是隻能主動上門求合作了。”

“我現在算是看懂了榮耀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新科集團的血包,在股市上面瘋狂撈錢,然後拿錢給新科集團回血,偏偏這個公司股票還一直在漲,這次拿到了新科矽基晶片的對外首發,股價又漲了一大截,簡直離譜。”

“樓上的老哥是真不懂股票,還是假不懂?炒股炒的就是預期,榮耀科技公司只要一直這樣當好新科集團的小兒子,每次都能夠拿出大價錢,弄到新科集團的技術下放授權,只要新科集團的技術領先優勢一直存在,榮耀科技公司的股票就不可能會跌,不信,你就看隔壁粗糧集團的股票,能夠拿到新科集團下放技術或者供應鏈產品,它的股價就要漲一點,如果拿不到,股價就得跌。”

“該說不說,現在榮耀科技公司設計的幾款新能源車,還真的是很不錯,新科汽車就是有些老成,雖然足夠大氣,一看就是高檔次,但就是沒有那種冒險、刺激的感覺,榮耀S系列就很不錯,設計大膽,價格也挺有價效比,聽說後續還有無人機導航版本,就是不知道會賣到多少錢。”

……

網友們的爭論吐槽之中,因為技術下放、產品研發、上市的速度不可能那麼快,所以哪怕到了殷歷2028年的年底,市面上也沒有一個競品企業可以拿出能與新科集團新品相比較的產品。

大眾集團倒是“跟風”拿出來幾輛與新科集團合作,搭載了普通版本【司南】智駕的混動車與小電瓶的“純油車”,並且在大夏聯邦本土市場銷售的價格,也非常有價效比。

算上補貼、折扣、活動獎勵返利、車險返利,這個特別版本的A4,最終到手價格可以被壓到15萬。

這要是擱在十年前,一輛有自動泊車、城區快速路智駕這些功能的奧迪A4,別說15萬了,就連25萬,都買不到。

除此之外,像瑪莎、賓利慕尚這些老牌豪車,現在也就只剩下曾經的品牌格調,雖然想要保持這種格調不掉,但是產品競爭力實在太差。

日銷量、月銷量、年銷量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只有更差,沒有最差。

在面對這種市場壓力的情況下,這些老牌豪車無一例外,都開始大降價。

曾經要定製選配才能夠拿到車的,現在不僅不需要定製選配,甚至支援無息貸款,就能夠八折拿車。

有豪車品牌急速衰敗,也有新人迅速稱王。

在百萬區間的,比雅荻仰望、享界,成為了熱門車型。而在50萬區間,軒轅、麒麟,毫無疑問大殺四方,其產品競爭力,讓不少國外車商都在想辦法做平行進口。

至於15萬以下的普通家用車市場,那更是打出了血雨腥風。

曾經號稱資金儲備上百億的車企,不止一家“死走逃亡傷”,車企管理層不是“流落海外,無法回家”,就是被扣護照,被限制高消費,每天都皺著眉頭,與員工們“共患難”。

還有的車企,前一個月還紅紅火火的搞大促銷,甚至有的員工在上個禮拜,才簽完用工合同,憧憬著自己能夠在半年內完成業績,拿到豐厚返點獎勵。

結果一個禮拜之後,員工賬號就無法登陸公司官網,就連公司的伺服器,也被告知已經拖欠兩個月費用,再不補繳費用,伺服器供應商就要停止服務。

甚至有很多老員工,都在訴苦,自己的社保和其他保險,已經有三個月沒繳納,還房貸的住房公積金也見底,現在要自己想辦法去還……

更有車主,前一天,高高興興提車開回家,用著免費充電額度,在朋友圈一陣顯擺。

結果第二天,賬戶充電額度就被供應商划走,車機系統雖然還能夠使用,但4S店已經關門,想去售後部洗車,也只能看到準備進店修車的車主,正在舉著牌子維權。

“開門!我們知道你們還有人在店裡面,讓我們的車進去修!我們走保險,不會扣你們的錢!”

“開門啊!開門啊!我的車還在你們店的倉庫維修,程式後臺一直在提醒我關上車門,你們都走了,野貓耗子跑進去的話,我的車就廢了!”

“我剛買的新車啊!說好了你們提供上牌服務,工作人員呢?!!”

“保險公司突然不給續保了,我這車,要是保險到期,還能夠上路嗎?!!!”

維權的聲音很大,旁邊甚至還有人舉著自拍杆在直播現場“盛況”,但是4S店仍然沒有開門,甚至有門店的員工也在人群中維權,討要幾個月沒發的工資。

大夏聯邦幾年前如烈火烹油的新能源車市場,現在因為技術競爭壓力太大,使用者能夠買到的車型、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很多車企燒完了資金,也沒有辦法佔領穩定的市場份額,再加上有些高管的貪婪,導致不少車企開始破產、倒閉,。

有意思的是,很多行業專家和車圈的網友都發現,這些破產倒閉的車企,沒有一家是新科商業聯盟的核心成員,最多也就只有個別車企是透過高價購買【司南】智駕技術,勉強混進新科商業聯盟的普通成員。

所以,在車圈裡面也開始流傳一個“潛規則”,買車,除了看車企母公司的實力,還應該看該車企是否為新科商業聯盟的核心成員。

如果不是,那麼該車企的上市車型,哪怕再帥,功能設計再吸引眼球,也儘量不要購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