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岱城聽蘇萬成說完來意之後,雙眼發亮,“蘇主任,我始終認為,經濟學不是關在屋子裡面搞學問,而是應該走出去,走到工廠農村,發現現實問題,解決實際困難,用實踐豐富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革鋼是咱們國家最大的鋼鐵企業,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挑戰性,解決革鋼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有非凡的意義,我很願意嘗試一下。”
蘇萬成大喜。
這才是德高望重真正的學者。
“感謝孫主任,沒想到我這次燕大之行還有意外驚喜,登峰,謝謝你了。”
“呵呵,蘇大爺,革安是我的家鄉,能為家鄉出力,我義不容辭。”
蘇萬成很有些迫不及待,當即就邀請孫岱城主任去革鋼現場調研。
孫岱城有些為難,“蘇主任,我們系的老師不多,個個都有教學任務,離開燕京怕是不行,我倒是有個主意,不如蘇主任先把革鋼的相關資料整理好郵寄給我,我組織系裡的老師討論一下,等到下個月中旬我們就放暑假了,到那時我組織一批老師去革鋼現場考察。”
蘇萬成再心急也沒有辦法,你總不能讓人家把課停了吧?
“那好,孫主任,咱們就說定了,下個月我在革安等你們,對了,今天晚上我想請孫主任,還有貴系的老師吃頓便飯,孫主任一定不要拒絕我。”
“這個……吃飯就不用了吧?”
“那可不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必須落在實處,晚上我讓車來接你們,讓登峰領路,就這麼說定了。”
晚五點,田敏章帶了兩輛車過來,孫岱城領著寧林路明兩位老師,再加上李登峰,趕到了位於朝陽區的革鋼駐京辦。
蘇萬成設宴款待,酒是好酒,菜是好菜,雙方相談甚歡。寧林和路明對革鋼的現狀都很關注,問了不少問題,而且都能問到點子上。
蘇萬成有問必答,“幾位教授,革鋼雖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但是已經過了三十年,幾乎所有的裝置都已經老化,這是目前遏制產量最大的因素,另外,大鍋飯的現象很嚴重,工人們的勞動熱情不高,人浮於事的現象很突出。”
“蘇主任,你看,你這不是知道問題所在嗎?”寧林是這些人中最年輕的,很敢說話,“那為什麼不針對這幾個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呢?”
蘇萬成嘆了口氣,“寧老師,有句俗話叫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根源我確實知道,但是目前的現狀想要找到解決辦法……”
他搖了搖頭,“咱們先說第一個,裝置老化問題,以目前革鋼的裝置總量,想要更換,一是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二是找不到裝置供應商,革鋼之前的裝置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解放前日方遺留下來的,一種是解放後蘇國援建的,別說整體更換裝置,就是相應的配件都買不到。”
蘇萬成這麼一說,這幾名老師立刻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國家封閉了這麼多年,想要進口裝置談何容易?
“再說第二個問題,十年時間,餘毒太大,人心渙散,懶散的工作作風已經養成,冷不丁下猛藥,怕是會起到反效果。”
上任一年多了,蘇萬成一直在研究革鋼,把主要精力都投到了這家企業,確實把問題剖析的很透徹,但是又確實一時間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