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學子一一排隊上前,搜查之後,便都一一進去。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裡面,他們吃喝拉撒,都要在這考場度過了。
楚玉淵打算參與春闈,也是為了體驗一把這科舉是什麼滋味的。
他的位置,在甲區甲號,換句話說,就是第一考場第一座位。
前世,他也參加過高考和省考、國考這些,還沒有這等好運氣呢。
難道這預示著他要考個第一嗎?
想到這裡,楚玉淵不由笑了笑。
他就算是考了第一,也是抄出來的第一。
當然,前世的高考省考等等,與這古代的科舉考試,實在沒什麼可比性。
不過在時間上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高考,考的是基礎知識。
省考、國考,何嘗不是如此?
是以要的時間,也就那一兩個小時。
而科舉考試則是不同,若是沒有對這世界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如何能寫得出真知灼見的文章?
當然,考上科舉的,也並非是真正的能人。
閱卷的人,終究帶有主觀,也有一定的規律。
有人專門研究科舉考試,可以寫出符合考官要求的文章,就如同前世,有培訓機構能夠培訓省考國考的筆試面試一般。
窮所有精力,全部用來研究這些,考上自然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楚玉淵正是明白這些道理,所以他要找的人,絕對不是那種只會讀書的人。
但是話又說話來,若是文章都寫不好,這個人的能力,又能強到哪裡去呢?
是以楚玉淵並不反對以考試來選拔人才,但是,他卻覺得,考試選出來的,不見得就是真正的人才。
就算是,也不見得是他想要的。
思慮間,楚玉淵已經開啟試卷。
題目取自四書《大學》,要學子根據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善”的理解,自立題目,寫一篇文章。
只是一種話題作文,楚玉淵考過省考和國考,也寫過這類的文章。
但省考和國考,卻沒有要求寫出多好的文章來,閱卷的老師打分,自然也不會像科舉這般。
此題看上去倒是簡單,但要立題立論點,卻是太過寬泛,反而不好寫。
這方世界,八股文還沒有開始,學子們的文章,自然也不會是統一的格調。
如此一來,楚玉淵倒是有發揮的機會。
關於這類似的文章,楚玉淵曾經看過一篇。
那是出自華夏古代某位狀元之手,當此之際,他卻是猶豫了,要不要將文章給抄過來。
“想文章,那多傷神啊,關鍵是想出來不見得是好的,抄就抄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楚玉淵的臉皮有多厚,連他自己都沒法子估計。
蘸墨揮筆,楚玉淵開始了他的表演。
不到一個時辰,楚玉淵就寫完了。
好在這裡的春闈考試,是允許提前交卷的。
不然接下來一段時間裡面,有多難熬,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