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聽得咋舌不已,連忙點頭。
他又有些不解地問道:“爹,方才在四叔面前,您為何要當著三叔的面,將那追查朱允炆的差事,主動攬到孩兒身上?你就不怕......不怕四叔見三叔查案更是在行,便順水推舟,將此事也一併交予他去辦麼?畢竟,論查人尋蹤,孩兒......遠不及三叔經驗老道。”
太子朱高熾聞言,那雙素來溫厚的眼眸之中,閃過一絲與其外表截然不同的幽深與精明。
他淡淡開口道:“瞻基,有些事,需得趁熱打鐵,你方才既已在你四叔面前,立下‘投名狀’,他自然也想看看,你究竟有幾分本事,能為他辦成何等樣事,此其一。”
“其二,以你四叔的性情,他從不會將所有事情,盡數寄託於一人之身,他讓老三清剿內患,讓你追查外敵,也是希望你們兩個互相有競爭感,更好的辦事。”
“其三,亦是為父最為看重的一點。”
朱高熾聲音壓得更低。
“為父當著老三的面,將此事挑明,便是要讓他將這也告訴老二,那建文逆首朱允炆,乃是你四叔心頭第一大患,其重要性,遠勝於清剿京中這些亂黨,他們二人,皆是野心勃勃之輩,豈會坐視這等潑天大功,落於你一人之手?”
“他們定然會於暗中,各自派遣麾下最為精銳之人手,亦去追查朱允炆的下落,妄圖搶在你之前,尋得線索,向你四叔邀功。”
“如此一來,他們原本盤踞於京城之中的不少精銳力量,便會被調離分散出去,這應天府的水,才不至於被他們攪得太渾,為父在朝堂之上,應對起來,亦能......輕鬆幾分。”
朱瞻基聽得雲裡霧裡,似懂非懂,只覺得自家父王,似乎是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
朱高熾看著兒子這副茫然的眼神,不由得揉揉眉心,心中暗歎:這孩子,平日裡瞧著也算聰慧,怎地一到這等權謀算計之事上,便顯得......有些愚笨。
也罷,日後的路,還長著呢。
等他當了皇帝,先把他那兩個不聽話,又長的不像人樣的弟弟調教好了再說。
......
卯時未至,天色尚是一片沉沉的黛青。
皇城午門之外,漢白玉鋪就的寬闊廣場之上,卻早已聚集黑壓壓一片身影。
大明朝的早朝,依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需在卯正五點準時開始。
凡京中五品及以上官員,皆需在五點之前,於這午門之外,列隊等候宮門開啟。
此刻,晨風清冷,帶著幾分夜露的寒意。
廣場之上,數百名身著各色官袍的大明朝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處,壓低聲音,竊竊私語。
他們談論的,無一例外,皆是昨夜,於這應天府內,陡然掀起的那一場雷霆風暴。
“聽說了麼?昨夜漢王殿下與趙王殿下,竟親率京營兵馬與錦衣衛緹騎,於城中大肆搜捕,言曰......清剿建文餘孽。”
“何止是搜捕!據聞,二位王爺得了授權,可就地格殺,無需請示!昨夜,城中數條街巷,已是血流成河,哀嚎之聲,徹夜不絕啊!”
“昨晚不是皇宮家宴嗎?怎的突然,大開殺戒了?”
“噓......小聲些,聽說此事恐與那位......那位剛剛歸京的明王殿下,脫不開干係。”
大臣們交頭接耳,人人臉上皆帶著幾分驚懼與不安。
對於這位不曾見過的殿下,還有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清洗,來得太過迅猛,太過酷烈,讓所有人都嗅到一股不同尋常的政治風向。
而在這群議論紛紛的朝臣之中,卻有一群人,顯得格外特立獨行。
那便是大明朝的言官集團。
他們數十人,自成一陣,皆是身著品秩不高的青綠色官袍,此刻個個肅然而立,默默整理著自己的衣冠袍帶,雖聚在一處,卻無一人交談,神情肅穆,自有一股凜然不可侵犯之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