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重點核查專案編號SZX-YUN04,其核心演算法段,涉嫌篡改自龍國某主力系統測試結構】
“YUN04”三個字母。
圈裡人看得明白。
雲昕。
不是明指她,是在把她的專案直接按頭塞進現場。
謝雲昕第一時間知道自己被點名。
她衝進謝宏哲辦公室,手裡拿著平板,語氣發顫:“你不是說已經處理好了?”
謝宏哲陰著臉,一言不發地把整份舉報材料攤開:“我們只處理了明面上。”
“但你以前那邊的技術檔案,真有人複製了一份。”
“我們之前用的SZX-YUN系列邏輯段裡,有兩段直接照搬火種早期模型。”
“現在查出來了。”
“而且有現場簽字圖、介面流轉記錄、甚至連你寫的一句備註都拍下來了。”
“你說你‘借用段涵希那套邏輯先跑一輪’——”
“你當時寫的是玩笑話,現在她拿這玩笑話當證據了。”
謝雲昕嚇得腿軟:“她親自出手了?”
謝宏哲沒回。
可他心裡已經有答案。
她動得太乾淨了。
舉報沒留痕,邏輯閉得死板,所有檔案都以第三方形式提交,連筆跡都不是她自己的。
但正是因為如此——
才更像是她的手筆。
段涵希不是那種高調喊打的人。
她是不出聲地給你寫個演算法,寫進日誌,再一條條送到你名下,讓你自己栽。
謝宏哲徹底坐不住了,立馬聯絡資本圈幾個老熟人,想要壓一壓媒體熱度。
但這一次,沒人敢應聲。
盛諾科技那邊,第一個撇清關係,釋出公告:
【本公司與SZX專案技術結構無關聯,相關負責人已離職】
其他幾個曾經跟謝家合作過的投資方,也在當天集體沉默。
媒體像瘋了一樣扒舊賬,三年內跟謝氏投資有關的專案,一樁樁翻出來。
有的在海外註冊殼公司洗資料,有的在國內用“智慧醫療”名頭騙補貼,有的乾脆是空殼平臺,只為搭專案吸政策。
這回,全炸了。
中州那邊的調查組很快啟動,調閱所有謝氏投資備案檔案、專案審批記錄。
還沒過一週,第一份公告掛出來:
【謝氏投資旗下五家子公司,被列入重點審查名單,暫停一切融資與專案申請通道。】
第二週。
【謝氏原CEO謝宏哲,被限制出境,協助調查資金流向問題。】
第三週。
【謝雲昕因涉及技術剽竊、資料造假問題,列為重點問詢物件,多個平臺封停其名下技術賬戶。】
熱搜上,評論跟瘋了一樣刷:
【她當年說“技術貢獻”,現在倒成“技術構陷”】
【她不是輸在系統,她是輸在她對人品的誤判】
【她不是技術人,她是偽邏輯的編劇】
官方通報出來的時候,銘創這邊沒人開香檳、沒人鼓掌。
段涵希照常改她的許可權分組,張思遠把新上線的流程圖一條條打出來。
“姐,謝家徹底塌了。”
“你這手清算,沒人能躲。”
段涵希沒抬頭:“我不是為清算。”
“我是怕系統留下錯的影子。”
“她不是做錯事,她是汙染行業。”
“我要是放她過去,那是對所有認真寫模型的人不尊重。”
“她不配留下。”
那晚,中州媒體發了一條評論推文:
【她不是舉報,她是在清場】
【她不是復仇,她是在掃毒】
【她不是講故事,她是在寫結局】
謝家從此在醫療圈除名。
沒有公告,也沒有送行。
秋末,風起,天清。
段涵希站在總部頂樓露臺,看著遠處一片泛黃的梧桐葉隨風打著旋兒落下,手邊放著一杯白水,資料終端亮著藍光。
火種系統的最後一輪版本適配,今晚零點正式上線。
這一版,沒有名字。
她說,不需要再叫“火種”。
也不再叫“信任”。
它不屬於某個階段,也不為了某種回應。
這一版,就是“她自己”。
張思遠忙前忙後,把更新計劃跑了一圈,站在門口喘著氣笑著說:“姐,全流程已經通了,醫院、遠端終端、移動裝置、國際介面都準備好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