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個名單的第一負責人,下午直接接到律師函。
更狠的是,段涵希根本沒出面講一句“這是我做的”。
她只是把整件事寫進了自己專案日程變更記錄裡。
末尾備註一行字:
【因資料汙染源已明,下一階段封閉內測時間提前至本週五】
沒有一句多餘話。
就讓那些試圖製造爭議的人自己去理解這句話什麼意思。
同時,銘創外部合作平臺首頁悄然新增一條規則:
【合作資訊一經發現涉及非授權路徑、個人引導偏向傳播、帶節奏模糊言論,即可終止全線對接。】
這是一條殺伐指令。
不解釋,不迴避,不對話。
而且不復議。
到晚上的時候,有人試圖在微博帶節奏,說:“不就是個技術人,怎麼現在成了仲裁者?”
結果那條微博釋出不到五分鐘,就被掛在銘創反向驗證頁面上。
內容旁邊跳出提示框:
【該話題釋出路徑疑似為短鏈跳轉操作,作者當前裝置端曾多次訪問三家網路引導公司官網,內容非自然衍生行為,已存檔。】
自動系統封號,掛鏈銷燬,相關內容在十分鐘內下架八成。
這就是區別。
別人遇到風暴只能發澄清、掛律師函、擺態度。
段涵希是反手把整個風暴編號,歸類,標記為“歷史垃圾變數”,直接清理。
有人說她狠。
有人說她冷。
但沒人敢說她輸。
因為她從來沒讓輸的結果出現在她的控制檯。
而她留檔的每一次操作,最後那欄都會自動生成一行字:
【清洗人:段涵希。】
沒人能洗白。
因為她早就給所有人留了備案。
週五一早,蕭銘宇剛進公司,張思遠就遞了張列印紙給他。
“哥,這人你還記得吧?”
紙上是一個名字:沈霖。
十年前創業咖啡廳常客,當年在融資群裡蹭吃蹭喝,混過一陣子“人工智慧天才青年”的虛名。
後來銷聲匿跡,前兩天突然出現在一個地方論壇裡,發了篇《銘創系統內幕探討》,署名還掛著:“前技術接觸者”。
裡面大段文字全是引導性話術,說什麼“段涵希並非核心人物”、“蕭銘宇早年靠隱形投資套現”、“銘創只是包裝精緻的雙人劇本”之類的東西。
底下評論卻真有人信了,還有一群粉絲直接給這文章刷到了某科技論壇首頁。
張思遠一邊翻著論壇,一邊火氣上頭:“哥,這人是真的賤,別的你說都不熟也就算了,他是吃過咱家外賣、蹭過你會議的,結果現在回頭咬你一句‘裝逼小丑’?”
“你說咋辦?要不要我動公關?”
蕭銘宇一邊卷著袖子換襯衫,一邊淡淡開口:“公關留著。”
“那你打算?”
“我要讓他今天上熱搜。”
“我去找法務?”
“不用。”
“那你——”
“我親自出馬。”
他當天下午直接拎著人去了論壇總部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