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75章 萬眾矚目

在這一屆IMO上,華國隊參賽的六名選手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共獲得5枚獎牌,其中3塊金牌、1塊銀牌、1塊銅牌,以總分177分的成績躍居第四名,僅次於美國和蘇維埃的201分並列第一,以及西德的196分第三名。

這一成績是華國隊歷史上的突破,讓整個團隊士氣大振,隊員們互相擁抱,自豪又興奮地又叫又跳。

另一邊,華國隊的領隊汪守仁和邱宗滬抓住機會,向IMO常設委員會正式提出了在華國舉辦IMO的申請。他們詳細闡述了華國在數學教育和競賽組織方面的實力與熱情,希望未來能讓這一國際賽事在華國落地。

最讓裴瑜震驚的,還是個人成績的公佈。

澳大利亞隊中,陶哲軒在這場考試中只拿到了銅牌。

這個結果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她原本以為,以陶哲軒的天賦和表現,至少會輕鬆摘得金牌。

而更讓她瞠目結舌的是,她自己居然拿到了金牌!

當裴瑜聽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金牌獲得者之列時,她整個人都驚呆了。

她站在原地,腦海中一片空白,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直到隊友李平利激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大聲祝賀她時,她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裴瑜這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低估了上輩子學習競賽解題思路的優勢。

她不僅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還提前掌握了許多未來的解題技巧和思維方式。

這些積累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讓她在考場上面對壓軸題時,表現得好於其他競爭對手。

原來,她是能贏過11歲的陶哲軒的!這個認知讓她非常興奮。

不過陶哲軒的未來遠不止於此,而她能在這場較量中勝出,只是暫時的領先而已。

裴瑜是華沙這場比賽第一個上臺領獎的女孩子,也是華國第一個在國際數學競賽場上獲獎的女孩子。

當她走上領獎臺,接過那枚沉甸甸的金牌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裴瑜低頭看著手中的金牌,心中百感交集。

華國隊的異軍突起,立即成了各個參賽國注目的中心。他們的出色表現讓許多國家的領隊和選手刮目相看,華國隊的名字在這一刻被深深地刻在了國際數學競賽的舞臺上。

不少國家的領隊特意找到裴瑜的領隊汪守仁和邱宗滬,詢問他們是如何將隊員們訓練得如此優秀。有的領隊好奇華國隊的選拔機制,有的則對他們的教學方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蘇維埃的領隊在與汪守仁教授交流時,表現得格外誠懇。

他緊緊握住汪守仁的手,用英語說道:“華國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你們的進步速度太驚人了。我相信,華國隊肯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拿到總分第一。”

汪守仁教授謙虛地笑了笑,表示這都要靠隊員們自己的努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