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75章 萬眾矚目

可以說,裴瑜的奧賽解題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未來的陶哲軒,尤其是他對問題拆解和創新思維的運用,讓她受益匪淺。

她剛才比賽中遇到難題時,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書中的某段話或某個解題技巧,就像是未來的陶哲軒在無形中為她指點迷津。

可是此刻,站在1986年的IMO賽場走廊上,裴瑜看著眼前還沒長大的陶哲軒,心中感到一陣心虛。

她之所以能在數學競賽中游刃有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提前學習了未來的陶哲軒的知識和方法。

而現在,她卻站在這裡,用這些陶哲軒的“未來的智慧”,試圖打敗11歲的陶哲軒。

中午的陽光灑在走廊上,陶哲軒在陽光下衝裴瑜笑了笑,做了個加油的手勢,微風吹來,裴瑜的心態突然緩和了很多。

不管怎樣,她已經站在了這裡,就要全力以赴,不能辜負自己兩輩子的努力。

下一秒鐘,裴瑜突然邁開步子,主動走向了陶哲軒。她的動作十分迅速,李平利和其他隊友完全沒反應過來。

等他們回過神時,只見裴瑜已經攔住了陶哲軒的去路,用流利的英語與這位澳大利亞數學天才搭起話來。

裴瑜直接丟擲了一個與考試題目相關的問題,李平利站在不遠處,隱隱聽見了裴瑜說出了“approach”“geometry”和“alternativesolution”之類的單詞。

她似乎是想與陶哲軒探討第三題的解法,包括某個關鍵步驟的不同思路。

李平利和其他隊友面面相覷,心中滿是疑惑。

在他們的印象中,裴瑜平日裡並不擅長主動與人交流,面對陌生人時,她更傾向於安靜地觀察和傾聽。

今天她卻一反常態,主動走到陶哲軒面前,這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裴瑜微微彎下腰,平視著陶哲軒。

她用英語與他交流著關於數學問題的細節,一邊闡述自己的思路,一邊仔細傾聽陶哲軒的回應,不時點頭表示認同,最後她輕聲說道:“你的天賦真是令人驚歎。”

在國內的數學冬令營中,裴瑜也見過許多非常聰明的同學,還有一些刻苦到令人敬佩的隊友。每一個人的天賦可能展現在不同的地方,有的擅長數論,有的精通幾何,有的在組合問題上有著驚人的直覺。

她一直相信,沒有必要將人與人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分出孰優孰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併為之努力就行。

道理是這個道理,她也一直試圖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可是,陶哲軒的天才程度還是超出了她的預期。

面對這樣的天才,即使是11歲的陶哲軒,也能讓她感到一種深深的敬畏。這種敬畏並未讓她退縮,反而點燃了她內心的鬥志,繼續與陶哲軒交流問題。

比賽的最終成績,將在IMO比賽的最後一天揭曉。所有參賽選手和領隊們都懷著緊張而又期待的心情,等待著這一刻的到來。

裴瑜雖然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定信心,但內心深處依然忐忑不安,尤其是想到陶哲軒在考場上那副淡然自若的神情,她總覺得自己的成績可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回國前一天,比賽的最終成績終於在萬眾矚目中釋出了。

公佈成績的會場內人聲鼎沸,各國選手和領隊聚集在一起。

當成績單逐一公佈時,華國隊的表現立刻引起了一陣轟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