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瑜回校的時候,已經是1986年7月14日了,此時距離高考結束已經過去了五天。
京海一中校園裡的氣氛依然帶著幾分高考後的餘熱,操場上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討論著考試題目,有的在猜測分數。偶爾還能聽到幾聲笑語,但更多的是一張張寫滿焦慮的面孔。
裴瑜聽到了周圍人的討論,關心起了李招娣的高考情況:“招娣,這幾天過得開心嗎?高考結束了,應該能放鬆一下了吧?”
李招娣嘆了口氣:“確實可以暫時高興一下了,我們班的同學在高考結束當天還一起去吃了頓飯,玩得挺開心。不過,這種比較輕鬆的日子,很快就過不下去了。”
“為什麼呢?考試都結束了,先好好休息吧。”
“還不是因為估分的事情給影響了呀。成績還沒正式公佈呢,大家考完還得提心吊膽地等結果,生怕自己考砸了。這幾天,我和班裡幾個要好的同學天天聚在一起,對著試卷回憶答案,估算自己的分數。可是越估越沒底,有時候覺得自己考得還行,有時候又覺得可能連本科線都夠嗆。我現在每天都在想,我的分數到底夠不夠,志願填得對不對,晚上都睡不好覺,翻來覆去地想這些事。”
說到這裡,李招娣捏了一把裴瑜的臉:“哪像你呀,已經保送到北大,根本不用考慮這些破事兒,連高考都不用參加,直接就能去全國頂尖的大學讀書。我可真是羨慕死你了。要是換成我,也能像你這樣早早定下心來,這幾天肯定早就去哪裡玩兒去了,哪還用在這兒乾熬著等分數。”
裴瑜安慰道:“別太擔心了,招娣。你平時成績那麼好,高考肯定能發揮出水平的。估分這種事,本來就不準,等正式分數出來再說吧。實在不行,咱們再一起想想辦法,總會有路的。”
夏日的蟬鳴聲此起彼伏,烈日炙烤著大地。
天氣太熱了,裴瑜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覺得嗓子幹得發癢,便提議道:“招娣,走,咱們去小賣部買點冰棒解解暑吧。”
李招娣點了點頭,兩人並肩走向校園一角的小賣部。裴瑜掏出幾毛錢,買了兩根冰棒,和李招娣一人一根,隨後找了一處樹蔭坐下,邊吃邊接著閒聊。
冰棒的涼意順著喉嚨滑下,總算驅散了些許暑氣,樹蔭下偶爾吹來的微風讓她們感覺好多了。裴瑜坐在樹蔭下,心中百感交集。
從李招娣口中,裴瑜陸續得知,就在高考結束後的幾天,京海一中重新召集了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學生,要求他們再次回到教室,重新完成今年的高考題目。這是學校多年來的一項傳統方法,可以幫助學生估算成績。
高考成績還未正式公佈,大家心裡都沒底,重做一遍題目,好歹能有個大概的分數作為參考,多少能緩解一些等待結果時的焦慮。
重做高考題後,學校會組織老師按照高考的評分標準進行批改。老師們不僅關注答案的正確與否,還會盡量還原高考閱卷時的細緻程度,從字跡工整度到答題規範性,甚至連卷面整潔度等細節因素都會納入評分範圍。批改結束後,每位學生的分數會被匯總,得出一個儘量接近真實成績的估分結果。
說到這裡,李招娣舔了一口冰棒,無奈地說:“可是我記不太清高考時是怎麼回答的了。語文還好,作文我儘量按高考時寫的思路再寫了一遍,雖然有些細節可能對不上,但大方向應該沒差太多。可那些選擇題就麻煩了,我都忘了當時選的啥,有些乾脆就是瞎蒙的,根本沒印象。數學就更別說了,裡面的立體幾何題,我這次還是畫不對,估計又得丟分。”
裴瑜看著李招娣一臉沮喪的樣子,趕緊接著安慰到:“沒事,難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大家都難,排名還是差不多的。你想想,高考當天那麼緊張,大家的狀態都不可能完全一樣,現在重做題目,肯定有發揮失常的,也肯定有比高考時做得好的。估分嘛,本來就是個參考,別太往心裡去。等正式成績出來再說吧。”
李招娣聽了這話,勉強笑了笑,低頭想了一下:“我自己大概算了算,覺得能有個四百多分就不錯了。希望能報個師範學院,離家近點,家裡也放心。我爸媽就我一個女兒,他們老早就說了,不希望我去太遠的地方讀書,能在京海或者周邊城市上學最好。”
裴瑜點了點頭。高考七分靠考,三分靠報,這句話絕非空話。志願填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高考分數再高,若是志願填不好,也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志願填報這個環節,堪稱決定命運的大事,尤其是在資訊閉塞的80年代,考生和家長往往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
李招娣的志願已經填好了。八零年代的高考志願填報,和後世有著天壤之別。現在這個時候,院校資訊少得可憐,完全不像後世有各種資料、攻略和網路資源可以參考。考生和家長獲取資訊的途徑極為有限,往往只能透過學校發的幾頁薄薄的招生簡章,或者聽老師、親戚朋友的隻言片語來做決定。很多時候,填報志願幾乎是“盲選”,全憑直覺和運氣。
80年代的志願填報時間安排與後世截然不同。志願需要在“預選”考試之後、正式高考之前就提前填好,填報時主要參考的是“預選”考試的成績來定位自己的水平。填志願時還分為“本科”、“專科”和“中專”三個部分,考生必須在考試前就明確自己的目標學校和專業。這種制度下,考生幾乎是純靠感覺和有限的資訊去賭一把,根本沒有後世那種考後知分填報的從容和精準。
更別提什麼“大小年”了,學校錄取分數的波動特別大,一年高一年低。不像後世,隨著考後知分填報和平行志願制度的推行,學校之間的分數差逐漸拉得明顯,考生可以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志願。在80年代,志願填報的風險極高,稍有失誤就可能導致“高分低就”甚至落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