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80章 李招娣的志願

全國範圍內,大約有30所重點大學只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如果第一志願沒填好,基本就與這些頂尖學校無緣了,即便分數再高,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由於資訊閉塞,大家對大學的瞭解實在有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各個學校之間的區別,也沒有什麼明確的優劣概念。很多考生和家長甚至連某些高校的主打專業或地理位置都不清楚,填報時往往是聽人說一句“這個學校不錯”,就稀裡糊塗地做了決定。

不過有一點倒是格外確定,京海人特別熱衷於報考本地的高校,簡直到了趨之若鶩的地步。京海市的高校在分數上溢價特別嚴重,錄取線歷年來都比其他地方同級別學校高出一大截。

大家普遍覺得留在本地讀書方便,離家近,能省下不少路費和生活成本,也方便家人照應。而且京海的學校在本地的名氣大,校友資源豐富,畢業後在本地找工作也更有優勢。正因為大家都抱著這樣的想法,京海的高校就成了香餑餑,競爭異常激烈,分數線水漲船高。

很多考生,包括李招娣在內,寧可分數高點也要擠進京海的學校,也不願意去外地讀一個可能更容易進的大學。在他們看來,留在本地可以給他們更多有人可以幫一把的安全感,對本地院校的身份認同也更強。

李招娣又咬了一口冰棒,苦笑著說:“我爸媽說了,京海的學校再難考,也得試一試。去外地讀書,他們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外頭,而且他們覺得外地的學校再好,回來找工作也沒京海的學校吃香。所以我的志願,基本上都是京海本地的學校和周邊城市的師範學院,別的沒怎麼考慮。”

李招娣說,她在“本科”和“專科”這兩部分都選了“不服從調劑”,只有在“中專”部分選了“服從調劑”。

她說出了心裡打的如意算盤:“我心裡本來是這麼想的,要是本科我看上的學校沒考上,那就去專科裡我還覺得不錯的學校;要是專科也去不了我中意的,那就隨便吧,去中專也行,反正大不了就上箇中專,總比什麼也沒有強。至少有個文憑,將來找工作也好說一點。”

結果,到了校級審查的時候,李招娣的志願填報問題被一眼識破。學校負責稽核志願的曲校長直接把她叫到了辦公室,語氣嚴肅地指出了這個問題。

曲校長當時說:“你這志願填得不行。但凡是個本科,肯定比專科強;哪怕是專科,也比中專強。你這‘不服從調劑’選得太冒險了,萬一分數差一點,學校不錄你,你就直接掉到下一檔了,多可惜!這可不是小事,回去好好想想,改一改,把‘本科’和‘專科’的部分都加上‘服從調劑’,這樣保險一些。”

李招娣答應回去再斟酌斟酌。曲校長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縱觀整個80年代,每年高考報考人數在200萬上下,而其中能被本科院校錄取的只有二三十萬,錄取率始終維持在10%-20%之間。填報志願稍有失誤,就可能與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甚至直接落榜。“不服從調劑”這種選擇更是增加了落榜的風險。

時間一天天過去,等待成績的日子讓李招娣如坐針氈。她每天都在估分和擔憂中度過。終於,到了7月26日,高考分數線如期公佈,讓李招娣這段時間寢食難安的高考分數揭曉了。

今年的高考,依舊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競爭之殘酷令人咋舌。

1968年出生的人口高峰期,造就了龐大的考生基數,全國共有2772萬人。這一年恰逢1968年出生的人口高峰期。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國高考錄取名額僅57萬,錄取率剛過2%,堪稱殘酷。這意味著,平均每50名考生中,只有一個人能有幸踏入大學(含中專)的門檻。

裴瑜回想起記憶中自己小學一年級時的50個同學,最終只有一人能實現大學夢,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今年的京海市高考分數線,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復旦大學和京海交通大學的分數力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成為眾多考生心中的“香餑餑”。

更令裴瑜驚訝的是,後世的雙非院校上海外貿學院,竟然在文科錄取分數線上登頂,風頭一時無兩。

而同樣位於京海市、後世已默默無聞的華國紡織大學,在今年的理科錄取中也能躋身全國前十,甩開不少名校。所以,高校的聲譽和分數線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深受時代背景和政策導向的影響。

裴瑜的記憶中,後世的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常被一些人戲稱為“低分巨無霸”,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招生規模卻較大。她驚訝地發現,今年武大和華科今年的分數線不僅不低,反而是所謂“中九”高校中的領頭羊,甚至與頂尖的“華東五校”(復旦、上交、浙大、南大、華東師大)的差距並不明顯。

不少非985的院校在分數線上也能與後世的985平分秋色,甚至更勝一籌。比如,BJ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甚至西北大學,表現都很好。

也有一些高校的分數線出現了意外情況。例如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由於在京海市投放的招生名額較多,再加上考生填報志願時資訊不對稱,出現了“撿漏”現象,這兩所名校的一本錄取分數線被壓低了。不過這種“意外”並不具備普遍代表性,更多是招生制度和資訊閉塞的產物,估計到了明年就沒有這種好事情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