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鮑老爺子以非商學院出身的身份,應邀為世界頂級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生作了一場演講,贏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1978年,英國女王親自授予鮑老爺子爵士頭銜,以表彰他在全球航運業及慈善事業中的卓越貢獻。各國的報紙、雜誌紛紛以大幅篇章報道這位“世界船王”,他的名字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
俗話說,凡成大事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鮑老爺子的成功絕非偶然,他是個成功的商人,更懂得“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演講中,鮑老爺子也特地談及了這一點。他說:“小心訓練和選擇水手、管理人員以及可靠的岸上技術人員,合理的維護程式,連同對船的日常管理,成為船主成功或失敗的決定因素,這些因素同諸如財力、財務管理、商業頭腦等同等重要。”
可以說,鮑老爺子和這些商業鉅子的成功,更多得益於寧波商幫的實踐傳統和家族商業網路,而非葉氏義莊本身的課程內容。
寧波商幫以其精明、團結和開拓精神聞名,數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文化。葉氏義莊的子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從小便浸潤在經商的氛圍中,學會了如何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游刃有餘。
這種隱性的文化傳承與實踐經驗,遠比書本上的知識更具現實意義。不過,企業可以傳承、財富可以繼承,能力、關係、人脈、文化……這些隱性資源,卻很難在後代中獲得延續。
鮑老爺子膝下無子,只育有四位女兒,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核心繼承人,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非常棘手。他不得不考慮將龐大的家族企業分割為四份,分別交由四個女婿打理。
經過分割後,企業的凝聚力與長遠發展難免會受到影響。正因如此,鮑老爺子對教育事業的熱衷,不僅僅出於家國情懷,更有拉攏人才、構建人脈的考量。
除了捐資兩千萬美元創辦寧波大學之外,他還慷慨捐贈一千萬美元,在京海交通大學興建一座兆龍圖書館,希望透過支援教育,從年輕一代中發掘潛力股,構建起更廣泛、更穩固的商業網路。
大量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就這樣牢牢地與鮑氏家族緊密聯絡在了一起。比起建立在私人基礎上的人脈關係,廣結善緣、以德服人,日後自有貴人相助。
“裴燁,看來你在教孩子這塊兒還真是蠻有門道的嘛。”鮑老爺子關切的點看來一直都沒有變過,他很快就直奔主題,將話題引向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我對寧波大學的未來可是寄予了厚望。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我直截了當就講了,寧波大學剛起步,重點得放在理工科上。華國要真正在國際上站穩腳跟,還需要培養出更多像裴瑜這樣在數理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年輕人。”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更大的心願,就是想看看咱們華國再拿幾個國際大獎。
裴燁啊,你能不能跟我仔細說說,要想培養出像裴瑜這樣能夠摘得IMO金牌的優秀學生,究竟有哪些獨到的方法和門道?
再往大里說,能不能再努把力,搞出個沃爾夫獎、菲爾茲獎什麼的出來啊?”
鮑老爺子的問題接踵而至,一個比一個具體,顯然不是隨便聊聊而已。
“鮑爵士,您這問題問得太深了,我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好說。培養孩子嘛,也就是因材施教,多鼓勵鼓勵……不過具體應該怎麼拿獎,我還真沒啥想法。”
鮑老爺子的認真勁兒讓裴燁有些措手不及,實在無法用一些空洞的套話或泛泛而談來應付,他只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一旁的裴瑜,希望孫女能幫自己解圍。
裴瑜看到爺爺投來的眼神,馬上心領神會,察覺到了爺爺的窘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