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88章 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

她從容地接過話頭,向鮑老爺子表現出誠意:“鮑爺爺,想要在國外的學科競賽,尤其是像IMO這種數學頂級賽事上有所斬獲的話,的確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學問。”

鮑老爺子饒有興趣地問:“哦?那你不妨詳細說說,究竟都有哪些學問?”

裴瑜不慌不忙地解釋道:“IMO是中學生數學智力競賽,主要是考代數、幾何、數論還有組合數學這幾塊。

其實比賽的內容不算特別多,有點天賦的高一學生,課餘時間花個半年,差不多就能把知識點啃完。題目也不會超出咱們中學生的腦子,所以普通人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當然啦,剛開始做題的時候,真的會很受挫,有些難題想破頭都解不出來,不過只要多花時間琢磨,慢慢地解題能力就上來了,偶爾自己也能想出讓別人拍案叫絕的解法。”

鮑老爺子聽得很認真,插話道:“那照你這麼說,只要肯下苦功,咱們多培養幾個像你這樣的IMO金牌得主也不是夢嘍?

你已經拿到IMO金牌了,在你看來,IMO金牌和學數學專業的大學生的差距在哪兒?”

裴瑜組織了一下語言,回答道:“對呀,鮑爺爺,華國以後肯定還能拿IMO金牌。我雖然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不過話說回來,IMO金牌頂多只能說明一個人初等數學學得不錯,可初等數學跟高等數學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啦。

這些知識要是放到前沿數學研究裡,根本不夠看。參加IMO的,充其量就是業餘選手,真正搞數學研究的,那才是專業選手呢。”

鮑老爺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你這話有道理。從拿IMO金牌到變成真正的數學家,中間需要多久啊?”

裴瑜稍作思考,繼續說道:“就拿大學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吧,本科四年也就是打個基礎,學點基本功。

再花個四五年拿到博士學位,也不過是對數學某個小分支裡的一個具體問題稍微摸到點門路罷了。而這僅僅是數學學習的起點。

所以得到IMO金牌只是第一步,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後面的路還非常長。”

鮑老爺子皺了皺眉:“這麼說來,華國的數學研究,跟世界頂尖水平比起來,還是差得還蠻遠咯?拿了IMO金牌也不代表著已經趕上去了。”

裴瑜坦誠地答道:“是啊,華國的數學研究,因為各種原因,已經跟主流數學脫節了。

就拿吳文俊先生來說吧,他當年在法國的時候,差一點就能拿菲爾茲獎,可回國後就沒再繼續那方面的研究。

咱們國家這些年來,數學水平跟世界先進國家比,真的落後不少。要趕上去,肯定得花很長時間。”

鮑老爺子嘆了口氣,又追問道:“那你覺得,華國什麼時候才能拿到菲爾茲獎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