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的笑容僵了僵,臉上的得意被沖淡了。
她原本還覺得自己女兒考上BJ語言大學已經夠風光了,可一聽到“北大”兩個字,BJ語言大學的光環似乎瞬間黯淡了不少。
她之前還盤算著讓裴瑜讓座,好讓自己坐到老李旁邊繼續顯擺,可現在,她頓時覺得自己之前的念頭有些可笑。北大學生可是天之驕子,哪是她能隨便使喚的?
中年婦女趕緊堆起笑臉,語氣裡多了幾分討好:“哎呀,北大!那可是頂頂好的學校!小姑娘你可真厲害,你是哪個學院的啊?”
“經濟管理學院的。”裴瑜的回答依然簡短,擺明了不想過多炫耀自己。
機艙裡的氣氛因為裴瑜的身份瞬間變得融洽了許多。
在八零年代,北大學生幾乎被賦予了所有美好的詞彙:知識淵博、文明有禮、胸懷大志……即便有些北大學生未必完全符合這些期待,但在社會的高標準下,他們也不自覺地被塑造得更加理想化。
北大這兩個字自帶光環,象徵著智慧與精英的巔峰。同在一個機艙,北大學生無疑是最好的旅伴,有文化、有素質,甚至能讓周圍的人有榮與焉。
一時間,乘客們看向裴瑜的目光裡多了幾分敬意。
只有中年婦女不太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她表面笑得熱情,心裡卻暗自嘀咕:
這小姑娘真的是北大的學生,不會是吹牛的吧?
就算真的是北大的學生,誰知道她是不是透過家裡的關係上的大學。
她又瞥了裴瑜一眼,試圖從她的穿著和舉止中找出些破綻,可裴瑜表現得十分低調,氣質沉靜從容,絲毫沒有她想象中的“關係戶”浮誇模樣。
中年婦女不甘心就此打住,見女兒還沉浸在對北大的崇拜中,忍不住又接了一句:
“經濟學院啊,小姑娘,你家裡肯定也很支援你讀商科吧,你的父母是商人嗎?”周圍的旅客聽了這話,紛紛都投來好奇的目光。
裴瑜聽出了她話裡的試探,只是平靜地說道:“家裡支援是有的,不過選經濟學院是因為我對它感興趣。商科只是個方向,學什麼都得靠自己。”
中年婦女的臉色微微一僵,她原本期待裴瑜會順著她的話吹噓幾句家境,沒想到這小姑娘的回答滴水不漏,既不炫耀,也不示弱。
她本想再追問幾句,可裴瑜的從容讓她一時找不到切入點。
周圍的旅客開始小聲議論,有人點頭稱讚裴瑜的穩重,有人低聲感嘆北大學生的風采。
沉默了一會兒,中年婦女心裡一陣煩躁,還是不甘示弱,又低頭對女兒說:
“北大當然好,不過咱們學校也不差。英語專業全國頂尖,出去留學照樣有前途。”她說到“留學”兩個字時,特意提高了嗓門,想重新找回場子。
女兒沒太在意她的話,依然眼睛亮晶晶地盯著裴瑜,臉上滿是羨慕。中年婦女見狀,心裡更不是滋味。
就在這時,記者一拍腦袋,轉移了話題:“我想起來了,裴瑜同學,你是今年的IMO金牌得主!難怪我覺得你眼熟呢。報紙上到處都在報道你的事蹟,說你為華國拿到了IMO的第一枚金牌。”
機艙裡的氣氛再度沸騰。旅客們紛紛側目,有人迫不及待地問:“IMO?你說的就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吧?我也看到新聞了,沒想到就是這個小姑娘!”
一個戴眼鏡的大爺更是從座位上探出身子,驚訝地打量著裴瑜:“這麼年輕,還拿了國際大獎?了不得啊!”
“運氣好而已,團隊的功勞更大。”裴瑜的謙虛反而讓大家更覺親切,記者更是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講起報紙上的報道。
“你不知道,當時你拿金牌的訊息傳回來,我們整個報社都轟動了。主編說你是數學天才,北大經管學院這次真是撿到寶了。”
中年婦女聽到這裡,臉色徹底僵住了。她怎麼也沒想到,眼前這個漂亮的小姑娘不僅是北大學生,還是國際賽場上的金牌得主。
她下意識地攥緊了手裡的扶手,指節微微發白,眼神複雜地盯著裴瑜。女兒興奮地拉了拉她的袖子,小聲說:“媽,她好厲害,我也想學數學。”
中年婦女惱羞成怒,瞪了女兒一眼,低聲斥道:“學什麼數學,我看你像數學!趕緊揹你的單詞去。”她的語氣裡滿是氣急敗壞,引得旁邊的旅客忍不住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