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員的工作遠不止填寫機票,他們還要根據次日航班的座位數,將機票按編號依次填好,逐一銷售,並將每張票的資訊登記在冊。到了傍晚,售票處會將當天的銷售名單整理好,送至機場相關部門。次日,登機手續的辦理人員再根據這份名單,逐一核對旅客身份、分配座位。忙碌時,售票員從早到晚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手腕痠痛是家常便飯。
手寫機票的諸多不便,同樣讓裴瑜頗為頭疼。
她聽工作人員說,機票一旦丟失,補辦或退票的流程簡直堪稱噩夢。
為了防止有人冒領退款,售票處要求失主先登記丟失資訊,註明票號、航班資訊和購票時間,然後等待整整一年,確認無人憑此票冒退後,航空公司才會將票款退還。這期間,失主只能乾著急。
更麻煩的是,京海機場的售票處只能銷售次日從本地始發的航班機票,至於回程票或聯程票,旅客只能到了目的地後,重新找當地的售票處購買,拿著介紹信再跑一遍流程。
還好,裴瑜此行只是單程飛往燕京,暫時不用為回程票操心。
紙質機票終於拿到手了。裴瑜小心翼翼地將機票塞進貼身的口袋裡。
票面分為旅客聯、財務聯和結算聯三聯,正面寫著航班號、日期、起飛時間和座位號,背面則列著旅客須知。64元的票價也清清楚楚地寫在票面上。
現在的機票價格與後世截然不同,後世的旅客開啟手機App,動動手指就能比價搶票,淡季時能以極低的價格飛遍大江南北。可是現在的機票價格還沒有淡旺季的浮動,也沒有折扣促銷的說法。
買機票是件麻煩事,值機也不容易。
上輩子的她,買好電子機票,帶上身份證,來到機場的自助值機櫃臺,刷一下證件,在觸控式螢幕上點幾下,幾分鐘內就能拿到一張列印好的登機牌。值機後,她還能悠閒地在航站樓的免稅店或咖啡廳逛逛,消磨登機前的時光。
可電子客票要到千禧年後才出現,如今值機的流程遠沒有那麼便捷。想學後世那樣,早早到機場值機,順便在航站樓的商場裡逛逛、買買買?那完全是痴人說夢。
現在每架航班的座位安排,都要由專門的平衡人員手工計算。他們需要根據飛機的型號、載重限制和乘客人數,精確地分配座位,確保飛機重心平衡。計算完成後,座位分配資訊會被送往值機櫃臺。櫃檯工作人員再根據這份資訊,從一疊預先準備好的座位標籤中,挑出對應的標籤,貼到登機牌上。每張標籤上寫著座位號,旁邊還得蓋上機場的紅印章,以示有效。
每位旅客的值機資訊,都要由地勤人員手工記錄在一本厚厚的登記冊上。姓名、身份證號、航班號、座位號、行李件數……每一項都得寫得清清楚楚,稍後還要將這些資訊整理好,提交給相關部門存檔。整個流程全靠人工,環環相扣,容不得半點馬虎。
裴瑜拿著機票走向值機櫃臺,櫃檯後的地勤人員接過她的紙質機票和身份證,先仔細核對票面資訊與證件上的姓名、號碼是否一致,又翻開一本厚厚的登記冊,找到當天飛往燕京的航班名單,逐項核查。
核對無誤後,地勤人員取出一張空白的登機牌,手工填寫裴瑜的姓名、航班號和座位號。隨後,地勤人員又從一疊座位標籤中挑出寫有“12A”的那一張,小心翼翼地貼在登機牌的指定位置,並在登機牌和行李牌上各蓋了一個鮮紅的印章。
值機過程完成後,地勤人員將登機牌和行李牌遞給裴瑜,臉上露出職業化的微笑:“請妥善保管登機牌,登機口在二號,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