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糾結過以後去清華還是北大讀書的問題。
裴瑜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夙願成真後,竟然沒有多少狂喜的感覺,只有一種不真實的朦朧感,就像和現實世界隔了一層,正在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別人的故事。
“北大管理學院招生辦的人來了嗎?”裴瑜鬼使神差的問了一句。
一位老師恰好站在旁邊,聽到她的問題,和藹地解釋道:“小同志,你說的是北大去年剛成立的經濟管理學院吧。他們八五年才開始招生,目前規模不大,但前景很好啊!現在正是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國家急需經濟管理人才。你想去的話肯定是可以去的,不過……”
老師推了推眼鏡,仔細打量著裴瑜:“聽他們說你是金牌得主吧,這麼優秀的數學苗子,怎麼想到管理學院去了?如果實在不想學純數學,我倒是建議你考慮中文系。現在不少單位都搶著要中文系畢業生呢。”
這人說的經濟管理學院,在1994年將會更名為光華管理學院。
“謝謝老師指點。我得好好考慮一下。”裴瑜又開始恍惚了。
“聯絡學校的話,要早點做決定啊,小同志。”這人又好心提醒了一句。
八零年代華國正值文學復興時期,詩歌朗誦、文學閱讀蔚然成風,中文專業備受推崇,這時文壇大家的地位,絲毫不亞於數學領域的頂尖人才。
正因如此,這人才會建議裴瑜,如果實在不願鑽研數學,不妨考慮轉修中文。
這一點,在競賽生們挑專業的時候,得到了集中體現。
不遠處一個獲得銅牌的男生正和另一位招生辦老師交談。
“老師,我是真的刷不動題了。”那男生一臉疲憊,“這幾年高強度訓練已經讓我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了。我想先憑這個銅牌進北師大數學系,大二再轉文學專業,不知道有沒有可能?”
“當然可以。”那位老師熱情地回應,連研究一下的託詞都沒有,“北師大一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你這種有數學基礎的學生轉文學,以後寫論文做研究肯定更有邏輯性。新時代以來,我們教育界也在打破條條框框,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禮堂內,領隊老師帶著裴瑜進場,指著人群中穿著不同服飾的高校代表,低聲介紹著:“瞧,那邊穿中山裝的,是清華來的,旁邊那個穿白襯衫的,是北大的,還有那邊幾個年紀大點的,估計是北師大或者中科大的,他們都是來搶人的。”
裴瑜順著領隊老師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見到幾位代表神色各異,有的翻看著手裡的簡歷,有的正和省隊老師低聲交談。
穿中山裝的清華代表是個中年男人,他急切地說:
“老嚴,咱們可得講點道理!我清華這次已經讓了你們北大兩個人了,總不能全讓你們北大獨吞吧?這些學生都是好苗子,咱們得公平競爭,不能光顧著你們北大。”
對面的北大代表是個戴眼鏡的精瘦男人,穿著白襯衫,語氣雖然溫和,但話裡卻透著一股不容退讓的勁兒:
“老齊,你這話可就不對了。咱們得為學生的前途著想!這孩子數學天賦這麼好,放在你們清華,搞不好就荒廢了。來我們北大數院,畢業後照樣能為國家做貢獻,”
清華代表一聽,臉色更沉了,聲音也拔高了幾分,帶著點火氣:
“你這話我可不愛聽!那能一樣嗎?清華是紅色工程師的搖籃,這種人才就該來我們這兒,學以致用,為國家工業建設出力。你們北大數院是強,可我們清華的工科應用才是未來方向。這學生要是來了清華,前途絕對差不了。”
北大代表卻絲毫不退讓,冷哼道:
“前途差不了?那也得看學生適合什麼。數學這塊兒,我們北大才是正統。這個學生我要了。”說著,他完全不給對方反駁的機會,直接從桌上拿起一份簡歷,轉頭對旁邊的省隊老師說:“麻煩您登記一下,北大數學學院的。”
這一幕讓站在不遠處的裴瑜看得目瞪口呆。
這可是清華和北大,居然搶著要還沒參加高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