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隊的女隊員中,只有裴瑜在持續的高壓環境下依然保持住了冷靜。
她以沉穩的心態應對每一道題的挑戰,即便在最疲憊的時候,也能迅速調整狀態,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上。
這種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讓她在競爭中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不急不躁,穩步前進。
為了在最後的選拔中脫穎而出,裴瑜開始更加專注地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復習。她仔細分析自己在歷次小測中的失分點,找出知識盲區,逐一攻克。她還反覆研究歷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真題,試圖從中摸索出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即便是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裴瑜也不忘翻看系統知識庫中的各類競賽筆記,裡面記錄了其他人在集訓期間學到的各種方法、定理和典型例題,這是她花了不少系統提問額度兌換來的資料。
時間一天天過去,集訓終於接近尾聲,公佈國家隊最終人選的那一天到來了。
公佈國家隊人選的那天早上,裴瑜告訴何欣怡:“我們都進入了國家隊。”
何欣怡聞言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搖著頭說:“不可能吧,你是不是弄錯了?我最近狀態這麼差,怎麼可能進?”她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有這樣的好運。
直到教練站在臺上,正式宣讀入選隊員的名字的那一刻,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何欣怡才在混雜著狂喜與困惑的情緒中,有些茫然地站起身,緩緩走上臺去。
站在臺上,何欣怡仍然覺得這一切像是一場夢。她看著自己的隊友,目光掃過裴瑜時,看到裴瑜朝她露出一個鼓勵的微笑。
這一刻,何欣怡終於確信這一切是真的,狂喜的情緒如潮水般湧來,眼眶不自覺地溼潤了。
她們都被選中了!
她們要代表華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了!
華國IMO代表隊作為國際級的數學競賽團隊,完全由官方統一組織和管理。選拔出最終的6名國家隊隊員後,相關的出國參賽事宜,包括行程安排、簽證辦理以及其他行政手續,均由官方指定的領隊和教練全權負責。
裴瑜不需要親自操心繁瑣的簽證申請程式,只需配合提供必要的個人材料即可,最後由團隊統一向相關部門提交申請。
在八零年代,華國公民出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式,就算華國和波蘭同屬一個陣營,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總體上保持友好,國際旅行對普通中國公民來說仍然是嚴格受限的。
即使是因公出國,也需要經過多重審批,包括單位推薦、地方外事部門稽核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最終批覆。簽證的申請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很可能因為材料不全或政策限制而被拒籤。
裴瑜對此有著切身的體會。剛穿越到1986年的華國時,即便她的英語能力出色,並且家裡有著美利堅買辦的背景,嘗試辦理美利堅簽證時,仍然在美利堅領事館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最終沒有辦成簽證,辦理下來一張外國簽證的難度可想而知。
可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成為IMO國家隊的參賽隊員之後,裴瑜的簽證得到了優先處理。
官方的支援力度非同一般,組織方統一準備了波蘭方面發出的IMO官方邀請函,這份檔案詳細列明瞭參賽資格和活動安排。華國的相關部門也在為了裴瑜這些參賽隊員們四處奔走,協調各個環節,儘快出具出國任務批件,證明隊員出國參賽是國家任務。
5月10日,國家隊的集訓正式結束後,裴瑜又抽出了兩天時間,配合組織方完成簽證材料的準備和麵籤手續。
這兩天裡,她跟隨領隊前往燕京的相關部門和波蘭駐華大使館,提交個人材料並接受簡單的面籤問答。面籤時,裴瑜表現得從容而得體,她的英語能力和沉穩態度給使館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完成這些程式後,裴瑜才重新返回了京海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