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教授現在做的,其實就是想方設法透過校內專案的方式,給裴瑜提供必要的研究資金。
要是因為經費問題耽誤了這樣一個好苗子的發展,那才真是暴殄天物呢。
搞學術研究,從買參考書、訂閱期刊,到做實驗、搞調研,再到參加學術會議、支付論文發表費,哪一樣不要花錢?
有時候為了獲取一個關鍵資料,可能就得花掉普通大學講師幾個月的工資。更別說如果要請研究助理、買實驗裝置,那開銷就更大了。
但華國的科研經費分配有個特點,通常是要等學者肯定能做出一定成績的時候,才能申請到大筆資金,也就是裴瑜現在的狀況。
這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機制雖然穩妥,但也讓很多有潛力但還沒出成果的年輕學者舉步維艱。
現在放眼整個北大校園,哪個教授敢打包票說自己下一篇論文一定能上國際頂級期刊?
但裴瑜不一樣,她現在已經有一篇論文被《EconomicJournal》編輯部要求小改了,改完之後發表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給裴瑜投錢,風險幾乎為零,看起來穩賺不賠。
而厲以寧教授準備的理由,也確實說到了丁校長心坎裡。
丁校長沉思了大約一分鐘,然後緩緩開口:“以寧同志,現在學校的財政狀況你也知道。咱們資金緊張,清華、人大也都一樣緊張。但是,我想,同樣的選擇放在清華人大面前,他們也會做出一樣的決定。多花幾十萬元,保證一篇《EconomicJournal》的論文能夠順利發表,這筆賬還是划算的。”
現在申請校內經費的,要麼是還在讀書的研究生、博士生,要麼就是剛入職沒幾年的年輕講師。
相比之下,裴瑜比他們年輕很多,到了論文馬上就要發表的階段才從學校申請資金。你說學校能不給嗎?要真不給,那不成笑話了?“北大摳門到連發頂刊的學生都不願意資助”這種話傳出去多難聽啊。
更何況這可是《EconomicJournal》啊,千金不換!
這筆科研經費給得值,給得應該,給得理直氣壯!
-----------------
一群學生圍在成績公告欄前,議論紛紛。
“你們看裴瑜的成績!數學分析100分,微觀經濟學100分,宏觀經濟學100分……”
“我這學期天天泡圖書館,數學分析才考了69分,已經覺得挺不錯了。她這是怎麼做到的?”
“別提了,我平時上課從來不缺席,作業也都按時交,還專門買了參考書來看。結果解析幾何才57分,裴瑜最近沒來上課還能考滿分,這差距……”
“哎,咱們這一整個學期的努力,在人家面前就像是過家家一樣。”
……
論文之外,裴瑜在大一期末考試中的表現,可以用“碾壓全場”來形容。當其他同學還在為及格線苦苦掙扎時,她的各科成績都高得離譜,每一門課都接近滿分,或者就是滿分。
那些平時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的同學,原本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還挺有信心的,結果成績一出來,發現跟裴瑜的差距大得讓人絕望,她輕輕鬆鬆就擊敗了所有人,把大家一整個學期辛苦建立起來的自信打擊得七零八落。
-----------------
數學系的學生宿舍樓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