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命太子:這個皇位是我的

第8章 自請辭去太子之位

高承名下去後,朝堂上變得特別的安寧,靜得讓人感到快窒息。

端王、梁王、高擘,費安遠等人沒有想到,安排了這麼多的罪證都沒能致高悠於死地,反而讓他們損失了三名重要官員,大大地削弱了他們在朝上的勢力。

心裡既沮喪,又不甘心,臉色特別難看。

高悠現在倒是一身輕鬆了,因為最要命的一條罪已經被推翻,就算還有兩件擱置的罪名還沒有完全洗清。

但至少已經不會再威脅到他的生命。

過了一會,捉拿高泰的侍衛回來了,向皇上稟報道:“陛下,高泰已經自縊身亡。”

“什麼!”

在場所有的人全都吃了一驚。

侍衛從身上取出一封信,雙手呈上,道:“這是在高泰身上找到的寫給皇上的信。”

當值太監把信拿過去轉成給皇上,皇上開啟看了一下,上面寫著因為太子讓人打過高泰,所以高泰懷恨在心,才讓人指使陷害太子的。

現在東昌事發,他自知必死,為了避免凌遲之苦,所以才選擇了自縊。

皇上看完信,臉色鐵青,沉默不語。

他知道,高泰的死絕不是這麼簡單,背後肯定有人在操縱。

而這個人不用想就知道,是太后。

“傳旨,高泰指使他人陷害太子,罪不容誅,雖自身已亡,但家眷不可饒恕,全部發配南疆,永遠不許回京。”

既然現在還不能動太后,為了大局,皇上最終還是選擇假裝沒看出端倪,不再追查下去。

他看了一眼高悠,眼裡滿是愧疚。

畢竟明知是太后在背後操縱,卻不能為他做主報仇,他感到很對不起高悠。

如果高悠還跟昨天一樣不知道情況,那肯定會怪皇上。

但現在他已經瞭解皇上的苦衷,所以倒也沒有怪他,只是想盡快找到辦法將皇上的顧慮消除掉,只要皇上沒了顧慮,也就能放開手腳對付太后一黨。

傳旨太監走了之後,皇上準備退朝了。

這時,一名太監從外面匆匆走進來,跪下道:“陛下,國子監的師生,以及大批的京城文人、學士聚集在宮外,要求陛下懲罰太子。”

皇上臉色一變,聲音低沉道:“去告訴他們,太子打傷國子監師生,燒燬藏書閣一事,待朕查明後,會給他們一個交代,讓他們先回去。”

“是。”

太監下去沒一會,慌慌張張地又回來了,道:“陛下,外面那些文人說,如果今天您不懲罰太子,他們就在宮外不走。”

“告訴他們,不走者,殺無赦。”皇上動怒了。

太監去了一會又回來了,苦著臉道:“陛下,他們說了,就算您要殺他們頭,他們也絕離開。

還說如果他們的死,可以換來陛下對太子嚴懲,那們情願一死。”

“這些迂腐的東西,他們以為朕不敢殺他們嗎?”

皇上拍案而起,準備讓侍衛去把那些人趕走。

費安遠站出來道:“陛下,國子監乃大恆的最高學府,在天下文人心裡有著無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所以,當他們聽到太子迫害國子監師生一事,才會如此地義憤填膺。

況且,現在他們並未出危害朝廷的行為,僅僅只是在皇宮之外表達自己的訴求,皇上要是因此而驅趕他們,甚至是治他們的罪,那定會讓天下的文人寒心。

這將對皇上名譽,對朝廷公正,乃至對整個江山社稷穩定,都產生嚴重的影響。

所以,懇請陛下,順應文學子之意,嚴懲太子,以安京城文人學子之心。”

郭清江隨即也站出來道:“陛下,現在只是國子監和京城的文人前來請願。

倘若您對這些人施以了強硬手段,定引起天下文人的憤恨,到時恐會引起一場大的動盪。

還請陛下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嚴懲太子,還國子監師生一個公道。”

皇上看著他倆,語氣生硬地道:“此事尚未查清,現在就嚴懲太子,豈非對他不公正。”

費安遠隨即又道:“但現在也並沒有證據表明藏書樓被燒非太子所為,倘若陛下便因此而放任不管,那天下的文人會認為皇上是在偏袒太子,將嚴重地損害陛下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威信,嚴重地影響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所以,還請陛下為了江山社稷,嚴懲太子。”

“請陛下嚴懲太子,還國子監師生公道。”

端王,梁王,高擘,高雋,高卙,高威,郭清江,張太祥等太后一黨,全站出來跪下向皇上懇求。

高悠冷眼旁觀。

發現附和的官員,已經佔到了在場差不多一半的人,這還是剛剛已經廢掉了三個,要不然勢力更大

這表示,太后在朝堂上擁有的勢力,已經快要跟皇上分庭抗禮。

要是再加上那些在外地為官手上的力量,太后的勢力之大,想想都讓人害怕。

“那個死老太婆居然拉攏了這麼多人,再讓她這麼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這些官員都得被她拉過去,到那時恐怕就連父皇也鎮不住她。”

高悠意識到,現在形勢已經很不樂觀,自己必須儘快想到解除皇上顧慮的辦法才行。

要不然,那天皇上壓制不住太后一黨,那他就完了。

皇上的臉上佈滿寒霜,雙手抓住龍椅扶手,捏得骨節都發白了。

他心裡清楚,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太后,端王等人在策動。

但他也清楚太后、端王一夥的勢力有多麼龐大,如果此時與他們翻臉,將會引發朝廷的動盪,甚至可能導致國家的分裂。

現在外夷方面也對大恆虎視眈眈,如果內部再形成對立,大恆江山必定風雨飄搖,百姓也將生靈塗炭。

一邊是自己最重視的兒子,一邊是國家的安危和穩定。

皇上的內心,如同兩股巨浪在激烈碰撞。

高悠看出皇上心中在糾結,想了一下,主動對皇上道:“父皇,既然此事因兒臣而起,兒臣願辭去太子之位,給國子監師生和京城文人交代。”

高悠心裡清楚,現在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皇上,絕不能讓他獨自承受巨大的壓力。

至於太子之位。

皇上現在正當壯年,身體也結實,再撐十幾年沒問題。

誰能真正繼承皇位,要看最後誰的實力強,拳頭硬。

只要有了自己的力量,哪怕最後皇上沒傳給他,也可以憑實力奪取。

就像李二,靠著玄武門之變,不也登上皇位了嗎。

所以,現在當不當太子無所謂。

重要的是趕緊培養出自己的力量。

這個皇位是他的,沒人能搶走。

聽到高悠竟然主動要辭太子之位,在場的所有大臣全都吃了一驚。

因為從古至今,都沒有聽說過有太子主動請辭的。

端王等人也都為之一怔,扭頭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請辭,還是在以退為進。

現在的高悠,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真的讓他們捉摸不透。

皇上看著高悠,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高悠是為了大局,也是為了不讓他在此時難做決定,才做出這樣的犧牲。

但這份犧牲讓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楚無法言表。

大殿上的死寂般的無聲,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的壓抑,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都等待著皇上最後的決斷。

皇上看著高悠問:“你想好了?”

高悠沒有任何思考,義正言辭道:“想好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終歸是因兒臣而起,兒臣有義務來承擔這個責任。”

皇上輕輕地點了點頭,道:“你能有這樣的擔當,朕很欣慰。”

高悠微微欠身,道:“謝父皇。”

皇上深吸了一口氣,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道:“高悠接旨。”

“兒臣接旨。”高悠撩衣襟跪下。

皇上語氣平緩道:“現免去你的太子之位,降為永安王。”

“兒臣謝父皇。”高悠坦然接旨。

端王、梁王、高擘、費安遠等人,見皇上真的廢了高悠的太子之位,一個個全都面露喜色。

尤其是高擘,心花怒放。

因為他是大皇子,既有學問,跟朝中的官員關係也不錯。

又有太后、端王等人的支援。

高悠被廢,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屬。

皇上看到了端王、梁王、高擘的表情,知道他們心裡在偷著樂,冷哼了一聲,對高悠道:“高悠,以前賞賜給你的東西一律保留,朕再賜你五萬畝良田,一萬畝山林。”

原本正高興的端王等人,聽到皇上賜給高悠這麼重的賞賜,頓時氣得臉都青了。

梁王忍不住想出聲阻攔,魏繼業衝他輕輕搖了搖頭,讓他別再去自討沒趣。

魏繼業知道,皇上這麼高調地給高悠賞賜。

就在是故意做給他們看。

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他們,高悠雖然不是太子了,但仍然受他的重視。

別以為以後就可以隨意欺凌迫害高悠。

“兒臣謝父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