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場駭然中,老尚書顫聲問:“此物可能量產?”
紫宸殿內,張鄴反覆端詳著呈上的鋼樣。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更好的兵器、更堅固的盔甲、更耐用的農具,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的機械。
看著殿下跪著的青衫學子,他忽然想起前世那個用科技重塑世界的時代。
“慕卿可知,”張鄴的聲音難得透出激動,“你開啟的何止是冶金新法?此乃工業之始端!”
當即下旨成立冶鑄司,撥皇城西北官地二百畝作工坊,各州選送匠人進京學習新法。
變革比預期來得更快。
三年後,大荊軍士的鎧甲重量減輕三成而防護倍增,新式犁頭使墾荒效率提高一倍,甚至運河上的漕船都裝上了鋼製軸承。
商賈們嗅到機遇,京城西市突然湧現出十餘家專營精鋼器具的商鋪,南洋番商竟願以十倍溢價收購鋼鏡。
經濟的活躍帶來更頻繁的對外交往。
鴻臚寺日誌記載,大嵇三十一年間,有來自十七國的使團到訪,其中不乏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與捲髮黝黑的南洋客。
某日朝會上,張鄴指著輿圖上新繪的歐羅巴大陸沉聲道:“諸卿當知,天下之大超乎想象。我大荊今日之強,未必是永世之強。”
夕陽西垂時,皇帝張鄴常獨登摘星樓遠眺。
京城萬家燈火次第亮起,作坊煙囪飄散的青煙與暮靄交融,街市喧聲乘著晚風隱約傳來。
他想起初登基時荊國內亂、天下諸侯紛爭的歲月,如今雖海內昇平,卻更覺任重道遠——畢竟這個世界不會等待任何一個停滯不前的文明。
是夜華燈初上時,皇帝張鄴召叢集臣於太極殿,手指穹頂星圖朗聲道:“今日鋼術之興,僅是星火初燃。
朕欲設格物院,廣招天下巧匠奇士,凡能改進農具、器械者,不論出身皆予重賞。
另擬遣使船隊南下西洋,既揚國威,亦採各方所長!”
殿中燭火躍動,映照著臣子們震驚而又興奮的面容。
更鼓聲中,慕白正在冶鑄司核對新式高爐圖紙。
窗外忽有流星劃過夜空,這位已是五品技丞的年輕人不禁駐足凝望。
他想起三年前國學初聞聖訓的那個清晨,想起那些在油燈下演算的不眠之夜。
此刻他尚不知曉,自己點燃的星火正在燎原,而遙遠的南洋彼岸,菩提牙人的卡拉維爾帆船已然升起風帆——東西文明的相遇,即將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碰撞出驚天激流。
大荊的天命,正悄然繫於這些探索未知的人們身上。
完結!
「完結感言
各位親愛的讀者:
當為《烽煙四起:逐鹿天下》敲下“完結”兩個字的時候,我的心中百感交集。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也是一次與你們共同奔赴的熱血之約。感謝你們一路以來的陪伴、支援與厚愛。
這部作品從構思到完結,歷時一年,其間幾經修改,甚至一度因創作瓶頸而停滯。但每每看到讀者們在章節下的留言鼓勵、對劇情走向的熱烈猜測,甚至是對角色的“意難平”,我都感到自己並非獨行。你們的聲音,成了我筆下世界最重要的迴響。
《逐鹿天下:逐鹿天下》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戰爭與天下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性、選擇與成長的故事。我想透過張鄴以及其他眾多角色的命運起伏,去探討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如何堅持理想、如何面對得失、如何在迷霧中尋找方向。也許他們並不完美,但正因如此,才更接近我們每一個在現實中努力前行的人。
寫作過程中,我常常沉浸於那個虛構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會為某一場戰爭的描寫反覆查閱史料,會為某一句臺詞的力度斟酌良久,也會為某個人物的結局輾轉難眠。但最讓我動容的,是你們對這個世界真誠的投入——你們會為角色的好與壞進行爭論和評價。這一切,讓《逐鹿天下:逐鹿天下》不再僅僅屬於我,而是成為了我們共同構建的記憶。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故事總有終結的一天。但我希望,這個故事留給你們的不僅是一時的熱血沸騰,更是一些能夠沉澱下來的思考與感動。也許很多年後,你們還會記得那個在烽煙中一步步走向強大的大荊,記得張鄴的執著與創新,記得那些在亂世中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
最後,再次感謝每一位閱讀、評論、投票、推薦這本書的朋友。特別感謝我的編輯和讀者夥伴們,沒有你們的幫助,這個故事難以以今天的面貌呈現。
《逐鹿天下:逐鹿天下》完結了,但創作不會停止。我會繼續寫作,繼續編織新的世界與故事,期待在下一本書中,再次與你們相遇。
願我們在文字裡重逢,
常太禹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