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16章 拉細機

劉雲龍的媽媽很清楚,以前一天連續紡粗線,2斤棉花紡2斤粗線,賺40文。如像這樣一天拉細16斤棉線的話,就能賺1120文,一個月能賺33600文,即使按現在2000文換1兩銀子的話,可以賺近17兩銀子,一年的話就是200多兩銀子,再加上做肥皂、做潤膚膏、做砂皮、做明膠賺的錢,從此,家裡吃穿不愁了,二個兒子也不怕娶不到媳婦了。

劉萬祿從外面回家後,看到家裡突然冒出了一臺機器。劉萬祿一邊聽著大兒子的解釋,一邊圍著這臺機器看了幾遍,又聽了他娘子的說法,高興地合不攏嘴。

晚飯時,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繼續聊著這臺機器。

明代儘管蘇州經濟發達,但絕大部分人在晚上還是吃稀飯的,以節省大米,即使官員,如他不貪腐的話,晚上也是吃稀飯,只有極少數的有錢人在晚上才有經濟實力吃米飯。

父親喝了一口酒,問道:“你不是說做你的木匠工具嗎,怎麼整了臺拉細機出來。”

劉雲龍笑道“機器不也是工具嗎?”

父親說道:“這倒也是工具。這是你師傅教你的?”

劉雲龍答道:“是一個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教我的。”

妹妹在旁邊插話道:“那個外國人真有意思,不僅教你做筆,還教你做機器。”

劉雲龍說道:“這個外國人本事很大,我只是學了一點點。”

媽媽問道:“以前沒聽你說起過還有個外國人師傅呀?”

劉雲龍說道:“那是我跟師傅在蘇州城裡做木工的時候,遇到了那個外國人,他就教了我這些東西。”

父親說道:“這個外國人確實有點本事。”

弟弟一邊扒拉著碗裡的稀飯,一邊問道:“哥,我也要學木匠?”

劉雲龍說道:“那誰來做肥皂?你還是管好你的肥皂作坊吧。”

父親說道:“沒活幹的時候,你們還是要下地幹活的。”

劉雲龍說道:“爸,估計不會有空閒了。”

“怎麼會沒空閒時候了呢?”

“你要熬明膠,弟弟在管著肥皂坊,我要管著鐵鋪,還要做很多這樣的機器,哪裡會有空。”

“你最多做2臺,一臺你媽用,一臺你妹妹用,多了,難道讓我來紡線?”

媽媽聽後,說道:“家裡的地是不能荒廢的,有空時你和我們一起紡線。”

“我也在賺錢,我熬的明膠已賺了不少錢了。”

劉雲龍說道:“爸,你把你的明膠銷售情況說一下呢。”

父親就說道:“我買了桃子後,自己試了一下,還真比不用明膠的能多保鮮5-6天。我讓棗市街的水果店、楓橋的紙坊試用後,水果店一下子向我訂購了10斤,紙坊的掌櫃說用了明膠做出來的紙確實好,不僅牢固不易撕碎,而且翻動紙張時有脆脆的響聲,他也一下子向我訂購了10斤,今後來訂購明膠的掌櫃會很多,我也能賺很多錢了。哎,只是家裡的地要耽擱了。”

紙張生產時易產生汙水,因此蘇州的所有紙坊都不在城內,而是在楓橋、陸慕、新郭、橫塘、木瀆等郊外的城鎮生產。

劉雲龍問道:“你這5畝地,一年才出15石稻穀、5石麥子,值幾個錢?”

蘇州地區土地肥沃,所以不種雙季稻,一年兩熟。但明代還沒有化肥可用,加上有病蟲害,田地的畝產量還比較低,畝產最多是3石稻穀、1石麥子。山坡邊的旱地因沒法種水稻,只能種植紅薯、玉米。

“那至少保證家裡人餓不死呀。”

劉雲龍說道:“爸,我看這樣,你也別種地了,和媽媽一起拉細線吧。家裡的地就租給別人種,我們收三成的租子,缺米的話我們用錢去買。”

媽媽說:“這樣也好。以後阿龍、阿豹都要娶媳婦的,小梅出嫁還要拿出體面些的陪嫁,這些都是要很多錢的。”

父親瞪了劉雲龍一眼,說道:“我一個大男人跟她們女人一樣紡棉紗,會被村裡人笑死的。我可說好了,我寧肯賣明膠,也不紡線。”

劉雲龍說道:“聽說在外國有很多男人也紡紗、織布的。”

父親說道:“那是外國。我們這裡做裁縫有男的,可就沒聽說有男人紡紗、織布的。”

劉雲龍笑了笑,說道:“爸,不是說非要你紡紗、織布。以後,媽媽紡的線多了,你就一邊賣明膠,一邊替媽媽把粗線拿回來,把紡好的細線拿到線坊裡去。”

父親一聽樂了,忙說道:“這還差不多。那我明天就把線給線坊送過去,順便再拿回些粗線。”

媽媽說道:“嗯,照這樣全家齊心協力,我們家會慢慢過上好日子的。”

劉雲龍忙說道:“媽,家裡已有了肥皂坊、鐵鋪,爸爸在賣明膠,再拉細線後,將來你肯定會過上好日子的。”

媽媽說道:“嗯,還是兒子有出息。”

妹妹在旁邊不開心地說道:“媽,難道以後我就沒出息了嗎?”

媽媽一聽,怎麼不小心把女兒給得罪了你呢,忙說道:“以後,我們的小梅也會有出息的。”

一家人吃完晚飯,高高興興地休息睡覺了。母親拿了一把香走到屋外去燒“狗屎香”。

自進入大明後,蘇州人有個在農曆三十日燒“狗屎香”的習俗。

蘇州人燒“狗屎香”是為了紀念張士誠。

當年張士誠曾統治蘇州10年。朱元璋進攻張士誠時,張士誠在蘇州人的幫助下堅守了三年。朱元璋攻下蘇州後,恨透了蘇州人,進城後就大肆殺戮,把蘇州的10多萬富戶強行遷移到了鹽城、淮安一帶,並將他們的私田沒收為官田。這還不算,朱元璋要求蘇州人每畝地繳納田賦“七鬥五升”,比其他地方的田賦“五升三合五勺”多了10多倍。於是蘇州人更加懷念張士誠。

張士誠的生日是農曆七月三十,與地藏王菩薩的生日是同一天。張士誠的小名叫“九四”,所以蘇州人把紀念張士誠的香叫做“九四香”,後來為了避免挑釁朱明皇朝的威嚴,就取了“狗屎”這個諧音。

天長日久後,蘇州人燒“九四香”就喊成了燒“狗屎香”,這個習俗一直保持到後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