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32章 織機試車

十二月二十一日是試車的日子,劉萬祿、劉雲龍父子一大早就出了門,妹妹死皮懶臉地跟著來到了紡織廠。

剛進紡織廠大門,值更的老張頭、宋麻子抱著一個嬰兒來了。

劉萬祿忙問:“你們從哪裡抱來的孩子?”

老張頭說道:“下半夜值更時,我聽到後門有嬰兒的哭聲,就與一起值更的宋麻子開了後門去檢視,見後門糞坑邊有個嬰兒在哭。也不知道是哪個狠心父母把孩子留在這裡的,我們於心不忍,就把嬰兒抱回來了,一看是個女嬰。”

宋麻子說道:“嬰兒的襁褓裡有一張紙頭,我兩也不識字,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劉雲龍接過宋麻子遞過來的紙頭,才知道這個女嬰是吳江人,十月六日生,因遭水災實在養不活這個孩子了,求好人家能收養這個孩子。

劉萬祿一聽,孩子才出生二個多月,還沒斷奶,不知道他的父母姓啥名啥,更不知道這個嬰兒叫啥。

宋麻子對劉萬祿說道:“大掌櫃,要不你把嬰兒領回去吧。”

劉萬祿說道:“我自己都40多歲了,已有3個大孩子了。這個孩子還沒斷奶,最好是找個有奶的人家。”

劉雲龍說的:“要不把嬰兒送到官府的育嬰堂去吧?”

明末蘇州府有專門的育嬰堂,專門收養被遺棄的嬰兒,也收養孤兒。

劉萬祿說道:“只能這樣了。”然後對老張頭說道:“你立即去一趟官府,把孩子送過去。”

老張頭抱著孩子走後,劉萬祿自言自語到:“吳江怎麼受災這麼嚴重?”

宋麻子說道:“你還不知道?今年仲秋那場大水,吳江好多地方都絕收了。同裡、松陵的好多饑民不僅搶富人家的糧食,還搶碾米房的米。聽說官府已派兵去鎮壓了。”

劉萬祿問道:“怎麼會呢?”

劉雲龍在邊上分析道:“吳江的地勢低,受災肯定比我們嚴重。”

蘇州府的地勢是西部高,海拔在3-4米左右,東部、南部地勢低,吳江位於蘇州府南部,其地勢與松江府一樣,海拔只有2米左右。那場大水後,水車浜的水位就很高,許多農田都淹了,減產了一成二成。吳江的地勢要比水車浜低1米多,很多莊稼都被水淹頂了,水退的時間也比水車浜遲5-7天,因此很多農戶就絕收了。

劉萬祿聽後點點頭,嘴裡說道:“這都快過年了,這下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了?”

劉雲龍心想,穿越來明末前看過的史書上記載,蘇州府在崇禎十三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遭旱災、蝗災,崇禎十五年、十六年遭瘟疫(鼠疫)。儘管他沒見到吳江遭水災後的慘樣,但今天從宋麻子嘴裡也能瞭解一些遭災百姓的苦難,怪不得遭旱災多年的陝西、河南饑民要跟著李自成、張獻忠造反。

劉雲龍心想,目前還沒辦法解決這麼多災民,但在這個年代要保持社會穩定,必須解決糧食問題,否則哪怕你是特種兵再世,即使打敗了李自成、張獻忠,還會有其它農民軍領袖帶領饑民造反,令你東奔西突,和崇禎帝一樣焦頭爛額。

廠裡的工人都來了,該試車了。

試車時,鐵爐子全部移出了車間,畢竟紡織品是易燃物。

工人們把運河裡水車邊的冰奮力砸開後,牛拉著大水車把水提到距地10尺高的水池裡,水沿著架空的水槽流到小水車的水斗裡,小水車帶動繞線機主軸轉了起來。

隨著主軸的轉動,棉線繞線機的轉葉飛速轉動,將2股或3股棉線併合,並不斷地卷繞到紙筒上。絲線繞線機的二個轉葉,每個轉葉上穿過3-4根絲線,在二個轉葉分別圍繞自身軸線轉動時,以一個轉葉為芯軸,另一個轉葉圍繞著芯軸轉動,實際上將絲織上的並絲、捻線、包覆合成一道工序。包覆後的包覆絲被卷在絡筒上。最令工人們驚奇的是三股棉線的交繞機,三根棉線竟然輪流走8字,像織辮zi那樣交繞在一起後被卷繞到紙筒上,

織布車間試車用的棉紗、包覆線使用的是劉雲龍父親採購來的,待以後再使用紡紗車間自己生產的棉紗,絲線暫時依靠外供。織布機上的經線已全部經過了漿洗。

當水槽裡的水流到織布機的驅動水車的水斗裡時,織機的主軸轉動起來,隨著棕架、飛梭、杼板的不斷運動,棉布和絲綢被慢慢地卷在了布軸、綢軸上。每臺織機與長軸有個抱箍,當需要換梭子或發現有斷線需接線頭時,鬆開主軸的抱箍,同時剎住織機自己的主軸後,就能換梭子或接線頭了。

織機上的女工們看著自己織出來的布、綢,簡直不敢相信。以前他們在自家的織機上織出來的布,布幅只有2尺,而這些機器織出來的布竟然有4尺,整整大了1倍(實際幅寬是4.06尺,即1.3米)。還有,以往她們自己織布、織綢時,需要雙手來回甩動梭子,可這些機器的梭子竟然不需要用手甩,是自己在梭道里自動來回穿行。前幾天她們還懷疑這些機器能不能織出布來,這下她們服了。

望著一臺臺織機,聽著隆隆轉動的機器聲和梭子來回飛梭的撞擊聲,劉雲龍的妹妹拉著哥哥的手,和父親一樣,不敢相信地睜大著眼睛。

晚上回家後,弟弟告訴家人,今天又來一個大客戶,買了1萬塊香皂,5000盒蛤俐潤膚膏,讓他節後元宵前送到帶城橋下塘。

父親問,那你來得及做嗎?

弟弟說,節後抓緊點,應該來得及。

父親就說道,那節後讓工人加點班,準時把貨物送到客戶家裡。

臘月二十四,按照蘇州人的習俗,今天是送灶王爺的日子,過了今天就是一年做到頭了。從臘月二十七日起開始放假,假期一直延續到次年的正月初四,初五接財神爺時再復工。

下午,工人們將車間、鐵鋪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放假。他們儘管才幹了十多天,但也領到了這幾天的薪資,還領到了1斤豬肉,說是年前的福利。對留在廠內的巡更人員,劉雲龍給他們加了1倍工資。

鐵鋪、肥皂鋪的工人和家裡的女紡工每人不僅領到了3兩銀子的花紅(即獎金),還領到了5斤豬肉的福利。劉雲龍單獨給貝喜魯發了10兩銀子的獎金。

貝喜魯告訴劉雲龍,鐵鋪工人除了後期參加織機的安裝外,已累計安裝了2000臺細線機,而且年前後院的房子也造好了,隔壁二家水果店也盤了下來。

水車浜的拉線機也停了機,所有外招的紡工都拿了東家發的福利回了家。

自從水車浜的人得知劉雲龍的父親準備給女紡工發福利後,他們也覺得該給招聘的紡工發福利,以籠絡人心,希望年後這些外招的紡工能繼續來家裡紡線。

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劉雲龍給師傅送去了拜年禮,同時給他送了一份請帖。當然,三個小師弟不僅拿到了請帖,也悄悄地拿到了大師兄給的壓歲錢,每人2兩銀子。

在明代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開銷只要10-12兩銀子,劉雲龍偷偷給三個師弟2兩銀子的壓歲錢,令三個師弟驚訝不已。他們在想大師兄咋出手這麼大方?

他從師傅那裡回來後,給蘇州巡撫黃希憲大人、蘇州知府陳洪謐大人、吳縣知縣牛若麟大人、長洲知縣葉承光大人、蘇州府學教諭吳顔謙等送去了請帖。劉雲龍的父親給平江大街、臨頓路的幾個線坊掌櫃也送去了請帖。

所有請帖的內容都一致,就是邀請他們於正月初五來“大華織業公司”參加開業典禮。隨著廠內工人的到處宣傳,蘇州城內的大街小巷都知道了城南有一家大作坊。

二十七日,村長和2個族長來到劉雲龍家裡,說鄰近的高木橋、居家園的村長和長者來找他們好幾回了,都快把他們的門檻踏破了,也想像水車浜的窮人家一樣再賒幾臺細線機。

自劉家銷售機器後,水車浜及周邊的高木橋、居家園、何家塔、張家場一些實在借不到錢的窮人,在村長、族長的作保下,可以從劉家先賒到1臺織機,春節前付清織機費用,再加三厘四的利息。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扶貧。但能賒細線機的,也僅限於這5個村,這5村之外的村民只能買,不能賒。否則劉雲龍製作的2000臺細線機都賒出去了,劉雲龍拿什麼來開廠?

水車浜比較特殊,畢竟是自己所在的村,後來水車浜的幾十戶窮人家又從劉雲龍那裡各賒了1臺細線機。於是高木橋、居家園、何家塔、張家場的幾十戶窮人家也想向劉雲龍那裡再各賒1臺細線機。

村長說,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平時也互相幫襯著,高木橋、居家園這幾個村的窮人要求也不高,每家只想再賒1臺機器。村長的意思是說,要是不答應的話,恐怕鄉鄰要變成仇家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