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40章 女兵陶紅

倭國在葡萄牙人的幫助下,鍊鋼技術得到了極大改進,打製的腰刀確實比大明的好。倭國為了傾銷刀具,借進貢的名義向大明大量輸入刀具。比如進關時申報的是3萬把腰刀,但實際送到京城的只有3000把,還有2.7萬把刀向民間銷售。大明為了防備百姓擁有武器,不得不收購餘下的2.7萬把刀具。

劉雲龍繼續說道:“那時候1.6兩銀子可以買1石米,現在是2.5兩銀子才能買1石米,物價漲了,所以一把好刀7兩銀子還是便宜的。”

“你說的是進口的刀,要是我們自己打造的呢?”

“自己打造的話可以呀,但你有好鋼嗎?”

“我沒有。哎,你打鐵的會沒好鋼?”

“我一個普通打鐵的都有好鋼的話,全國各地都有好鋼了。”

“那你不能去鍊鋼嗎?”

“你以為鍊鋼很容易嗎?”

“那你不能去學鍊鋼嗎?”

“我學鍊鋼,有好處嗎?”

“有呀,可以為我打好刀呀。”

“我光給你打把好刀有啥用?”

陶紅指了指邊上的二個兵士,說道:“還可以為他倆,為我爸打好刀呀。”

劉雲龍說道:“打4把好刀,你們就能打勝仗啦?”

“那就給我們千戶營都打上好刀。”

“光1個千戶營有好刀也沒用。”劉雲龍話鋒一轉,問道:“你爸是千總?”

“你怎麼知道?”

“我從你說話的語氣中猜的呀。”

“你好壞。哎,說真的,你真能去學鍊鋼呀?”

“既然你們軍爺需要我去學鍊鋼,那我就去試試。”

“好,你可不許耍賴喲,你給我們打1千1百把刀。”

“估計明年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來打刀了。”

“要明年?”

“明年算快的了,”他指著幾個鐵匠對陶紅說道:“他們學鐵匠至少三年,我學1年就給你打刀,而且是削鐵如泥的刀,不算慢吧?”

“嗯,那倒確實不算慢。1把刀給你5兩銀子。”

“削鐵如泥的寶刀只給5兩銀子?你能買到嗎?”

陶紅一想,倒也是,5兩買1把寶刀,哪有這樣的好事?於是說道:“哎,只怕我們也沒那麼多的經費呀。”

“你們是步軍?”

“我們蘇州衛,除了太倉、東山有水師外,其他都是步軍。”

“你們沒有火槍兵嗎?”

“你說的是火銃?”陶紅說的“火銃”是火繩槍。

中國很早之前就有了火槍,火繩槍於1543年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1545年日本人成功仿製了火繩槍。大明在抗倭作戰中,繳獲了日本人的火繩槍,也開始仿製。戚繼光的部隊中40%計程車兵裝備有火繩槍。火神槍仿製成功後,將以前的火槍稱為“鳥銃”,將火繩槍稱為“火銃”。“火銃”的最大射程是150米,有效射程是100米。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還記錄有長3米,重12公斤的大“抬槍”,帶有三腳架和旋轉裝置,有效射程200米,最大射程300米。這種“大抬槍”是從荷蘭人那裡傳進來的。

有效射程是指有殺傷力的距離。在有效射程之外,人即使被子彈擊中也無傷大礙。

劉雲龍問道:“不是有自生火銃嗎?”

劉雲龍說的“自生火銃”即為燧發槍。

“有這種槍嗎?”

“本朝兵部右侍郎畢懋康在崇禎八年不是寫過一本《軍器圖說》嗎?裡面就有自生火銃呀。”

“沒看過這本書,也沒見過這種槍。”

劉雲龍心想,畢懋康發明的燧發槍,終究因時代的劇變、觀念的落後、技術的限制而沒有推廣。而畢懋康本人好像在南京任戶部右侍郎,總督錢糧,再也沒法推廣他的燧發槍了。

劉雲龍突然問道:“你是女兵?”

陶紅一愣,忙問道:“你怎麼知道?”

其他人一聽,都盯著陶紅看。

“你的嗓音很高,脖子裡又沒喉結,還有......”

“還有什麼?”

劉雲龍指了指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說道:“你這裡也和我們不一樣。”然後問劉偉、何成:“我沒說錯吧?”

劉偉說道:“你很聰明。沒錯,她是我們千總的千金。”

陶紅說道:“你很壞,喜歡亂看人。”

劉雲龍對陶紅說道:“喜歡看人不是壞事。這樣吧,我答應1年後給你打刀,你也要答應我1件事,可以嗎?”

陶紅問道:“我能答應你什麼事?”

“你們要去的地方可能正在鬧瘟疫。”

“聽說了,好凶險的瘟疫,據說得了那個病挺不過1天,就死翹翹了。”

“你會抽菸嗎?”

“我們都不抽菸。”

“那你聽我一句話,你們到了那邊一定要抽菸,不會抽也要學著抽。”

“為什麼呀?”

“我不想1年後沒人來買我的寶刀。”

“你的意思是說,抽菸能治那個病?”

“能不能治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證,你們抽了煙就不易得那個病。”

“行,我們試試學著抽。”

劉雲龍從後世的歷史書上看到,1665年英國流行大瘟疫,發現吸菸者的得病率和死亡率遠遠低於不吸菸者,於是英國國王取消了禁菸令,還下令所有的學生在學校時都必須抽菸,有效地防治了瘟疫。1780年德國爆發霍亂、傷寒,在捲菸廠工作的工人卻很少得病。後世的研究證明,菸草對付一些傳染病,如傷寒、瘧疾、流感、鼠疫等,確實很有奇效。

後世對付鼠疫有特效藥鏈黴素,劉雲龍現在沒有鏈黴素,他能做的就是勸人家抽菸。

說話間,船到了滸關。

由於京杭大運河上來往的商船、貨船很多,朝廷在京杭大運河沿線設定了很多關卡,向過往船隻收取關稅。一開始收取的關稅是鈔錢,後來隨著朝廷發行的寶鈔嚴重貶值後,正德皇帝規定鈔關可收銀兩,折銀比例為“每鈔一貫、折銀三厘。每錢七文、折銀一分。”此後,經過滸關鎮的所有貨船都得繳納稅銀。

崇禎年間朝廷在內河有八大關卡,其中七大關卡都設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由南往北有杭州的北新鈔關、蘇州滸關鈔關、揚州鈔關、淮安鈔關、山東的臨清鈔關、天津的河西鈔關、北京的崇文門鈔關,還有一個大鈔關是江西的九江鈔關。

鈔關官員上船檢查後,發現是一艘空船,就放行了。

一路上,幾個人在一起說著、聊著。

儘管大家知道了陶紅是個女兵,但都沒有蔑視她的意思,心中反而對她十分佩服。在動盪年代,一個18-19歲模樣的姑娘家當兵奔赴北方戰場,令他們自己都感到愧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